新华社南宁9月8日电 题:资源配置国际化 产业融合深度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7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念、王军伟
9月12日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南宁召开。从自贸区的建成到“升级版”的打造,博览会和峰会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已建成7年多时间,借助自贸区框架下双方高水平的相互开放,中国与东盟企业早已不止于单纯的贸易往来,而是彼此借重对方优势,在自贸区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技术,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
自贸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最大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7年来,自贸区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
记者近日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浦寨边贸点看到,这里一辆辆载满水果的大卡车川流不息,来自东盟国家的火龙果、榴莲等热带水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苹果、梨等水果从浦寨进入东盟市场。零关税使这里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最大水果进出口口岸。
多年前,越南平仙鞋业在中国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如今,平仙鞋业已成为消费者喜欢的越南品牌。该公司中国办事处负责人赖少发表示,没有中国—东盟自贸区,公司的产品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打入中国市场。
随着自贸区红利的释放,2016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4522亿美元,多年来,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管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说,通过自贸区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赢,可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
贸易和投资并重 产业融合走向纵深
在自贸区框架内,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由此带来了双方贸易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存在“贸易长、投资短”的现象,双方经济深度融合亟待进一步推进。
2015年11月22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此举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正进一步向高水平迈进。
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打造,区域内的投资和技术合作方兴未艾。广西建工集团是食糖生产线世界领先的制造商,从2012年到2016年在泰国承建了3个现代化糖厂。与此同时属于泰资企业的广西南宁东亚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蓬勃发展,拥有的糖厂达到6家。中国企业给泰国带去了先进的糖业设备和工艺技术,泰国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甘蔗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