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8月29日电 题:河北:力破“钢铁之围” 稳步“转型新路”
新华社记者 孙杰、闫起磊
这是攸关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之战,也是事关河北经济转型成败的攻坚之战:
压减钢铁产能2980万吨 、全面清理取缔“地条钢”、关停首批16台火电机组……今年上半年,河北去产能“减法”不停。
服务业对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装备制造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80%、战略新兴产业增速持续快于传统产业……上半年,河北调结构“加法”也不断。
一“加”一“减”之间,河北正大力突破以钢铁为典型代表的过剩产能“重围”,稳步走上“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铁心去“钢” 打响去产能“当头炮”
“心疼,但也是断臂求生。”每当走过拆除高炉留下的废墟,武安市烘熔钢铁公司董事长刘景河都会心生感慨。在钢铁市场回暖之际,他们按照政府去产能要求,拆掉1座620立方米的高炉,化解炼铁产能65万吨。
去年以来,钢铁市场逐步回暖。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钢材平均价格更是全线上涨,高位运行,钢价一度创四年来新高。然而也正是在今年上半年,河北继续强力压减钢铁产能2980万吨,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不因市场回暖而放慢节奏,不因困难加重而减弱力度,不因影响税收而动摇决心。“十三五”期间,河北承担的钢铁压减量占全国任务的三分之一,煤炭产能退出约占省内现有产能的一半。面对艰巨任务,河北变“要我去”为“我要去”,尤其把“去钢”作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当头炮”,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2000年以来,河北钢铁产业一度快速扩张,逐步成为“第一支柱”和“看家吃饭”的产业。但同时也出现了项目盲目上马、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
“去产能既是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河北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河北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传统的老路已经彻底走不通,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巧用“两手” 打出去产能“组合拳”
石家庄市平山县敬业钢铁公司的一座450立方米的高炉,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河北不少要拆掉的钢铁装备,拿到省外甚至国外去,都能算得上是优势装备。”一位业界人士坦言,产能去到“深水区”,去谁不去谁?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考验政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