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集团工作人员在潞城棚改二期后屯村开展入户清登工作。
五月初五,是端阳。一锅粽子出了锅,50来岁的主妇李大嫂捡出来两碗。她一边转着碗擦沿上的水,一边喊着孩子:“来,这碗给你张哥送去!”顿了顿又说:“这碗给你叔送去!”
一哥一叔,说的却不是一家人。张哥是张杰,两年前作为北京新奥集团第一批进驻副中心的部门负责人,他陪伴了每一户的棚改安置;叔,却是李家亲兄弟。上世纪90年代初俩兄弟闹了纠纷,到2015年一直没再说过话,直到赶上潞城棚改。
16个村,15平方公里占地,9300户村民、户籍人口2.5万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一二期高效完成,其中二期仅用20天,就全部完成签约、拆除、选房。
业内称这次棚改是“通州模式”,创出了和谐高效推进的棚改奇迹。但奇迹背后,其实是多想着老百姓的利益,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心。
拆迁队进村 从“咋办”到“给咱办”
2015年6月,33岁的张杰和另外16人悄悄进了通州,借用潞城镇政府一间四十来平方米的会议室开始办公。
这消息像风一样散开,周围几平方公里的村民都开始打探,有期待,有不安。
要知道,北京新奥集团将是通州最大的“地主”之一,主要负责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基础设施、多业态住房等投资建设任务。这些延续了近千年的村子近20年来虽然几次传说要搬迁,但几万号人从来没真正想过这事儿会影响到他们。
当村里人还在商量“咋办”时,北京新奥集团已在主动发挥棚改项目实施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又稳又快的棚改拆迁新模式。张杰作为北京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拆迁管理部的部长,已经加入了由镇里、新奥、评估、拆除、测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六方工作小组。他们要做的是先摸清底数,找到村里各种疑难杂症的病根儿。找到病灶,才能开药方。
在一期棚改名单中的古城村就有病灶。中街39号的老人已故,继承人在重新装修房子后继续和妻子居住,但没办手续。这种类似的问题,通过对39号一家人的认定推及类似情况,其继承人和名下无房妻子都可以被认定为安置人口,享受待遇。
“以前觉得拆迁队跟咱不是一条心,就想让我们赶紧搬,没想到真愿意给我们出力。”村民高兴了,六方小组“白加黑”的忙碌工作也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