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真正触底企稳的争论中,很多都是围绕产能利用率、房地产、基建、信贷、利率甚至挖掘机销量展开的,但却忽视和低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消费。
以前的认知误区,是夸大了投资对经济的作用,而忽略了消费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人们常说的话是,中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然而,下图(图1)告诉我们,1978年-2016年的39年中,绝大多数年份消费对GDP的贡献都高于投资(严格意义上说是资本形成),投资对GDP贡献度大于消费的年份只有9个。之所以会形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错误印象。
其一,因为在危机年份,都是靠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如09、1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2007年也是投资贡献率比较高的。
其二,因为投资贡献波动比较大(净出口贡献的波动更大),从而导致经济增速波动,人们错以为投资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其三,消费是慢变量,政府难以调控,投资是快变量,政府易于调控。
(图1)
现在的认知盲区,是忽略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轴性作用,更低估了消费周期变化所带动的经济周期变化。刚刚过去的2014-2016年,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是去产能等原因导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结果,更是消费增速持续回落的结果。诚然,投资与消费的趋势是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的。但事实是,2014-2016年,投资对GDP的贡献是逐年下降的,而消费对GDP的贡献是逐年回升的。如果从GDP构成比例看,消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按照支出法核算,消费名义值占名义GDP的比重一直高于投资,但2003-2011年之间,投资占比呈总体上升态势,但2011年之后,投资占比开始下降,2015年,消费为51.6%,投资为44.9%。这意味着,同样幅度的增速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速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投资。
从一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情况看,投资的趋势性变化固然重要,但消费才是关键。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表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2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但这并不是消费正在发生的趋势性变化的真实情况。
第一,今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回落主要受汽车消费扰动。如果扣除汽车消费,一季度限额以上消费增速为9.65%,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比2016年和2015全年增速都高(图2)。实际情况是,2015上半年汽车消费出现明显滑落(低于整体消费增速),2015年10月份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出台,2016年汽车消费增速反超总体消费增速,但优惠政策在2016年11月份到期,这直接导致今年一季度汽车消费增速骤降进而拉低整个消费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