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16日报道,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3月份增持27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是我国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我国今年3月份的持债规模为1.0876万亿美元,这一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1570亿美元,但是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依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
上述情况,一方面,与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原则相符,即我国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率的三原则不变,由此相比较投资美国国债符合这一意愿,进而我们的决策机制会随行就市采取行为。尤其是前期我国抛售美国国债的舆论其实与国债期限和时机有关,并非是对美元资产的信心丧失,我们只是资产周期结构的调整与应对。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与调节,尤其是伴随美元价格走势与资产组合策略,全球价格下跌和同跌局面较为严重,加之美元利率顺应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潜在的预期,预示美国债前景的利好,也是我们的决策与时俱进跟踪研究的实效体现。
综合而言,我国对美国国债的选择是一种基本取向,但也面临不确定因素以及潜在的挑战。
第一,全球利率动向的复杂性与资产价格的短期化有利美债前景。由美联储利率上升
开启的全球宽松时代的终结在即,紧缩时期的逐渐展开有利于美联储的政策前景,也顺应美国经济周期的需要,并有利于美国国债的支持性上升。毕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于美元的霸权,汇率霸权的回归与利率霸权的滞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短期恐慌性凸显,由此,这种环境也加大美元资产价格的纠结状态,美股高涨与美元升值并举制造了美国国债的基础与空间。美国国债的个性凸显美国资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特性,即全球化海外为主的定位,进而美国具有债务超限或国债发行扩大的基础。简单地说,美国人就是借债度日,债务规模与美元地位紧密关联,除此之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种货币都无法实现这种搭配与组合。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基本方向符合国际现实与美国实际,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正常选择与配置,并不必要大惊小怪于美国债持又多了、少了的基本数据变化与调整。
第二,美国自身结构的特殊性与货币地位的霸权性潜含美债需求。美国国际资质的特 性是超越国度的,但是舆论或分析议论的观点与问题则是按照一个正常国家的国度分析推理,进而造成美国债务的恐吓性与恐慌性。实际上,美国国债、美国债务的概念正是基于美国这个国度的特殊性而推进的概念与定义。回想,过去几年喧嚣的美国债务危机舆论,包括债务悬崖、政府关门等极致的恐吓舆论,最终结果是美国机制依然循序渐进、照章办事,美国债务上限一直被提高、美国债务扩张一直在继续。据统计1940年至2013年间,美国91次调整债务上限,其中36次永久性提高,54次暂时性提高,1次下调,调整周期不超过10个月。美国拥有高收入、高度多样化和灵活的经济优势,但不足以弥补美国政府巨大的财政赤字风险,所以美国借助美元特性极度扩展债务与国债发行,这是美国独具一格的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