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为一架飞机的消失而成为失联者。
这个古怪的名词,加在这些普通的乘客身上,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被撕裂了,被抛出了原来的轨迹。
他们成了被登出来的一个一个的名字。
我们寻找他们的故事,还原在上飞机之前,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人生。
对这些失联者来说,我们希望他们早一点回到亲人身边,回到他们的人生里,继续他们的喜怒哀乐。
全中国都在等待着一架飞机的消息。
载有239人的MH370航班消失了。
韩晶的姐姐就在MH370上。
她一直守在丽都饭店,甚至连厕所都不敢去。“我就这么守着,也许我的虔诚能感动上天,就有消息了,就有奇迹了”。
刘如生一生都相信奇迹。
他经常随身带着一方印。“上苍厚我”。他说,因为上苍厚爱,才会有幸福晚年。
他的朋友们期待他回来。再用他惯有的方式,去描述这死里逃生的经历,带给他的人生更豁达和开朗。
大家都在等待,他们和MH370一起回来。
一家人
胡偲婠,三周岁。
她和妈妈张娜,爸爸胡效宁一起出现在MH370航班的乘客名单上。
她的一个朋友出事之后,在微博里说,“你们答应我的,一定要回来”。
张娜的博客和微博里几乎所有的都和她的女儿有关。她回忆生女儿时的经历,起的标题是“儿奔生,娘奔死”。听起来惨烈,她的文字却充满着用疼痛迎接女儿降生的骄傲。
她在博客里说,“妈妈告诉你名字的含义:”偲--多才,婠--体态美好,现在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了吧。”
胡偲婠小名叫盼盼,她在微博里有时也戏谑地叫她盼妞,或者我的大宝贝。
在微博里,她时不时地向胡效宁撒娇。
“爸爸,盼盼有你真幸福”。“你注定一辈子在我们母女手上,那就让我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吧”。
微博图片里,他们轮流抱着盼盼,对着镜头微笑。
还有个更小的孩子,王墨恒。他还不到两周岁。陪在他身边的,有爸爸王睿,妈妈焦微微,以及外公外婆。王睿的清华同学不愿多谈。他们昨晚去机场接王睿的父母。
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两个老人。
同样是一家人的还有三名印度乘客,姓Kolekar。
近60岁的父母亲和他们21岁的儿子。在机场等待的是哥哥。他在中国工作,妻子和他一起住在北京。
哥哥说,一家人来看他,前一晚还发消息说,他们安全到达马来西亚机场。
他按照飞机着陆的时间到了机场,但没看到家人。因为不通中文,这位印度人和他的妻子得不到最新的消息。休息室的家属不时聚集到一起,每当人群聚集时,他们会询问周围懂得英语的家属,发生了什么,没有听到找到飞机的消息,他们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妻子挽着丈夫的胳膊,头靠在上面,默默等待。
画家们
刘如生77岁了。
他最常用的一方印章叫“上苍厚我”。
他曾经在文章里写道,曾有六次与死亡擦肩的经历。从抗日战争年代他刚出生后不久的奄奄一息,到少年时代游泳江心遇险,再到后来的几次心脏病发作。
他说,“几次死里逃生,使我更珍惜生命,更热爱生活,更豁达,更超脱”。
这一次,不知道那方印是否带在身上。
和他在一起的,是中国画家组成的艺术代表团。几天前,这个艺术团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中国梦·丹青颂”书画交流笔会,团里24位画家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新疆等地。
昨天下午,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主席马永安表示,目前确认有13名中书协会员在失联飞机乘客名单上。但他表示,24人代表团中的其他人员是否在乘客名单上还不能确定,“因为没有全部(24人)名单。”
能确认的是,刘如生和老伴鲍媛华在一起。失联名单中也有鲍媛华的名字。
有认识夫妻俩的人说,刘如生和鲍媛华感情深厚,很多场合都在一起。
鲍媛华小刘如生14岁,曾任南京市社会与科技统计处处长。“她是我的贤内助。”刘如生在他回忆录中说道。朋友们常戏称:“你把处长当司机,又把太太当小秘。”
刘如生热爱旅游,曾多次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多出国看看,几乎每次都会带上这位已退休的处长妻子。
听到飞机失联,他的老上司朱道平难过而震惊。刘如生在南京书法界颇得众望,2007年,刘的墨宝曾作为官方礼物,被南京市政府带往台北送给连战。
他的印象里,出身剧团的刘如生性格开朗,身体也好。每次“老家伙们”出国旅游,他总会自愿做服务人员,拍照录像,买当地纪念品分发,给大家拍合照。
朱道平觉得,按刘如生的性格,在马来西亚期间,他一定还会是最热心拍照录像的那个,只是这些照片可能无法和朋友们分享了。
戴乔其则用自己昨天写的一幅字祭奠老朋友,“缘起珍惜,缘落留香”。
同样也是这个团里的还有一对夫妻。湖南画家张四明和老伴苏强国。侄女张萌(化名)在机场等伯父和伯母的消息。
她说,小时候常去伯父伯母家玩。印象中,老两口形影不离,非常相爱,而在此次MH370乘客的名单中,张四明和老伴的名字之间,相隔了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