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
每年初夏开始到深秋时节,蓉城银杏飞金。落叶簌簌,一如从我们回不去的童年故乡那里,突然捎来的封封家书。
有人说,成都街头比桂花、木芙蓉多的是银杏。成都的天府大道、滨江路、人民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建设北路、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校园以及众多大街小巷里,特别是2010年就建设为成都市首条银杏文化街区的锦绣街和锦绣巷,纷扬飘落的银杏叶以一地的金黄,像为城市铺上了一层金箔,为料峭寒日带来了阵阵亮彩。
我注意到一些景观道路上,清洁工人往往要等到游客拍照之后,在天黑后才清理。有一天我带11岁的女儿在沙河边看银杏,她问我:“银杏叶明明是金黄的,为什么叫银杏呢?”
我告诉她,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它俗名叫“鸭脚子”,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洁白,今名白果。就是说,名字是针对它的果实而命名的。北宋诗人梅尧臣有“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的诗句,就清楚表明了这一意思。
不仅如此,梅尧臣还将白果作为馈赠亲好的礼品。他在“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诗中说:“后园有佳果,远赠当鲤鱼。”至和元年(1054年),他还将银杏作为礼品送给文坛大家欧阳修,欧阳修收到银杏后有感于其中情义,写过一首酬谢诗。诗中写道:“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也可以说,梅尧臣是大力将银杏推举入诗的第一诗人。
历代文人描写银杏的诗词里,我以为,还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瑞鹧鸽·双银杏》最为知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赋予银杏高贵的品格。
1983年,成都正式命名银杏树为成都市市树,由此拉开了保护、种植、关爱银杏的生态序幕。市区当时有1500多株名古树木,其中700余株为银杏。随着后来陆续移植,2001年据成都市园林局摸底调查,锦江、青羊、武侯、成华、龙泉驿、新津、崇州等十个区县现存银杏古树2042株。在成都十大最老古树里,有8株为银杏。
在百花潭公园北门,有一棵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汶川县胜因寺遗址移入杏园中的唐代银杏,雅号“百果大仙”,主干需要3人才能环抱。由于那里游人如织,被误以为是成都银杏之冠。其实,比这资格老的还有不少:成都郊县靠川西山区是银杏的主要分布地,2002年崇州发现一株胸围达9.84米的千年银杏;大邑县白岩寺古银杏、彭州熙林古银杏、龙泉驿石经寺的唐代银杏均为成都著名的古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