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劲了14年,拦掉一半主干道,有上海“最牛钉子户”之称的徐宅,居然要拆除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东姐相当好奇,赶紧扑到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现场,看看这个弯子是怎么转过来的。
动迁谈不拢,四车道成了两车道
9月14日上午,东姐乘车来到沪亭北路。阳光下,宽敞的四车道,车流不断。突然,马路中央突现了一栋三层小楼,“拦”掉了两车道,司机急转方向盘,向左绕开。
这栋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最牛钉子户”。
拦路一栋小楼,在路中央足足矗立了14年。孙小静摄
东姐下车,小心穿过车流,走到楼前。六七人刚刚拍完照,往里走。“昨天东西都搬走了,今天我们一起拍张照留个纪念。”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笑道。
上楼,到客厅,徐宅户主、87岁的徐老伯安静地坐到一边,近70岁的女儿、女婿开始忙碌。女儿打包了几个袋子后,便往外走,“刚搬家,要去租住的房子整理整理”。女婿张新国则热情地端上茶水,“来,来,喝茶。”
怎么看,东姐都不觉得这一家人像想象中的“钉子户”。“我们也不想啊。”张新国叹道。以这样的方式出名,他其实很介意,“叫出租车,不必说路名、门牌,只要说‘最牛钉子户’,司机就会开过来。”
那为啥还做了这么久的“钉子户”?
“这房子,是1981年我亲手建的,2003年九亭镇要建沪亭北路,镇动迁办通知我们动迁。”张新国说,当时的政策是给他们一块宅基地,可以自建一栋楼。“我和老伴同意了,但儿子想要商品房,不同意。”
这一拖,就是8年。
期间,沪亭北路要拓宽,镇里又启动动迁工程,渐渐地,“滞留户”从最初的10多户慢慢减少,到2011年1月,仅剩下徐宅一家。
3月,镇动迁办再找上门,但未谈妥。一个月后,政策变了,动迁不再分宅基地,而是一个宅基地标准户安置大、中、小三套房子。“由于老张女儿户口也在这里,作为多子女标准,可以增加一套大房子。”陆辉说。但是,老张一家认为,虽然是一户宅基地,但他与儿子一家三口已分户,应该按两户标准,安置6套房子。
还是谈不拢。公路不等人,修到了他家门口,却肠梗阻一般,四车道变两车道。“九亭房地产开发多年,周边住户10万人,沪亭北路是进出主干道,本来车流就多,这下拥堵更严重。”陆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