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琼在收购干青椒。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妹娃,这是我刚收的红苕,麻烦你帮我卖了哈。”9月1日下午,黔江区大庄社区的李婆婆把自己栽种的几十斤红薯背到家附近的“家在西”电子商务公司,对老板娘李绍琼说。
“没得问题,李婆婆,您快把红苕放下,过来喝口水,过几天卖了,我就把钱给您送到家里去。”李绍琼连忙上前接过李婆婆的背篼。
几年前,在外打工的李绍琼在回乡探亲时,发现村民们种的粮食、土豆,做的腊肉等,虽然都是生态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农户分散,数量不多,销售渠道有限,村民自己背着农产品去市场出售,往往连车费都不够,好东西变不成现钱。
在农村长大的李绍琼产生了回家发展的想法,恰在这时,黔江区出台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的措施。2013年,李绍琼和老公回到黔江,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注册了一家名为“娘家农坊”的淘宝店,专卖周边乡亲们提供的“土货”。
“店铺一开张,就受到了不少网民的追捧。”李绍琼说,诸如绿豆、红薯、肾豆、土豆等当地没有多少销售量的农副产品,在网上都很受欢迎。
李婆婆一年有1000多元的低保收入,自从有了小李的电商店,她把自家做的咸菜,种的土豆红苕都拿来卖。去年,李婆婆仅靠卖农副产品,就赚了4000多元。
经过几年发展,李绍琼的生意越做越大,仅去年一年,她的网上订单就达1万多单,销售额100多万元。今年春节,她自制的800多公斤香肠和腊肉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李绍琼的经历只是黔江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缩影。据黔江区商务局电商科科长刘昌勇介绍,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为契机,黔江坚持“电商为媒,远山结亲”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目前已建成投用多个电商营运中心、30个电商服务站、130个村级服务点,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多点开花,发展泛电商模式。刘昌勇介绍说,泛电商模式就是不局限于某个电商平台,而是鼓励商家或生产大户通过多种渠道在网上把产品卖出去。例如依托2016年建成的物流冷链仓储中心,黔江正在打造“网络共享仓储中心”,无论大小电商都可共享,为全区所有网销产品开放仓储、管理、分拣、物流等服务。例如,黔江“渣海椒”就有200多个小电商在经营,通过“网络共享仓储中心”,变多方采购为一方采购,大大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