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在街头为《罗刹国》宣传 (中国国家话剧院《罗刹国》剧组供图)
历时40余天,演出近30场,亮相法国阿维尼翁和英国爱丁堡两大戏剧节,荣膺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艺穗节)亚洲艺术奖评委会颁发的“最佳青年演出奖”……
“记得在阿维尼翁的一天,演出散场后,我一个人从剧场往驻地走。我当时累得半死,汗流浃背,拿着面具,扛着道具鹰。街灯照着路边的梧桐树,那树影就在法国南部的晚风里摇曳着,风吹树梢的声音和着蝉声,很好听。这时候,一个法国青年骑着单车,从我身边经过。他突然放缓速度停在我前面,转过头,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然后潇洒地敬了个礼,就骑着车消失在了夜幕里。那时候,我觉得再怎么辛苦也都值了。”虽然已经回国近半个月,但每每想到话剧《罗刹国》此次在英法两国演出的情景,演员艾阔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静。
历时40余天,演出近30场,亮相法国阿维尼翁和英国爱丁堡两大戏剧节,荣膺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艺穗节)亚洲艺术奖评委会颁发的“最佳青年演出奖”……在文化部外联局的支持下,今年7月至8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罗刹国》剧组英法巡演,不仅获得了荣誉,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这是一个以‘90后’年轻人为主的团队。这次演出是国家话剧院剧目首次亮相这两大戏剧节;而如此长时间、多场次地进行国外巡演,也是剧院首次。可喜的是,在两国的演出都收获了好评,票房也远远超出预期。可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丰收。”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景小勇说。
而据院长周予援介绍,为了让更多中国精品剧目走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国家话剧院特别成立了对外交流领导小组。此次英法巡演,也是小组对于“请进来”“走出去”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话剧《罗刹国》创排于2016年9月,由黄维若编剧,赵淼执导。该剧将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的故事赋予新意,着力于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并将皮影、傩戏面具、戏曲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话剧舞台上“活”了起来。此次为了适应两大戏剧节的演出,剧组特意将原本的104分钟版本删减为75分钟,并配了英国、法国、哈萨克斯坦三国语言的字幕。
回忆起此次巡演的情景,剧组成员普遍表示,高密度、高强度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但更让他们觉得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是,每一个人都要走上街头,操着并不流利的英语和间或蹦出的简单的法语单词,发单页、贴海报,为剧目的宣传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