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两篇来自同一国家、同一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几天前同时在线发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的名字,一起出现在了这期的《自然》杂志上了。
这两篇论文同时宣告了两个“第一次”: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首次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几乎在同时,中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山东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完成测试,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和量子科学世纪。”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永德断言。
“量子科学”是什么,许多并不了解量子科学和量子技术的人总是觉得这是一种以光速传播信息的颠覆性黑科技,甚至有人认为实现太空中的星际即时通信已经变为可能了。而实际上这与量子科学的真正本质相去甚远。量子科学是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个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等;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中美两国恰好是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国对量子通信情有独钟,美国则在量子计算方面投入颇多。
在《自然》杂志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前,《科学》杂志已经发表过首次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的研究成果,加上这次《自然》杂志上公布的成果,中国的“墨子号”已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墨子号”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向“领跑者”的转变。
《自然》杂志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斯也对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他评价说,潘建伟及其团队顺利完成了三项量子实验,这些实验将会是全球任何基于空间的量子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实验中的量子技术已经突破了天空的限制,由于中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投资与努力,这个研究团队才能够将应用型量子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提升到如此的“天文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