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曾德发
央广网韶关9月2日消息(记者陈锐海)95岁的抗战老兵曾德发,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平淡淡地过完余生。
二十出头就去当远征兵的他,在印度抗日杀敌,后又辗转到湖南、南京等地,参加抗日保卫战,“从没想过能活着回来”。抗战胜利后,他先是颠沛流离,接着复员回乡,耕地为生,过着六十多年一贫如洗的生活,却没主动争取过荣誉和补贴。
抗战老兵曾德发
他认为自己不过是“抗战中的一颗螺丝钉”,杀敌的经历,几十年来鲜少挂齿。但两年前,当志愿者上门关爱时,“命苦”、“一辈子从没想过清福”的他,又觉得没被人遗忘掉,“很荣幸,很感激”。
硬朗的老人 破旧的老屋
抗战老兵曾德发住所
他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面色红润,有着一口整洁的好牙,大口吃饭,大嘴吸烟。走起路来很是稳健,无需任何搀扶的物件,着急的时候,甚至还会在坑坑洼洼的地面小跑起来。他听力正常,思维清晰,跟人聊天一点也不含糊。有时闲不住,他甚至跑到地里,不是弯着腰插秧,就是帮人拔花生。
但他那个住了五十多年的老屋子,可没能如他那般“硬朗”。
屋子藏在大山环绕的村里,由山土堆砌而成。土黄色的外墙,在邻居那栋新盖楼房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粗糙老旧。内墙的沙石开始脱落,窗上的木杆也在老化,角落里堆着干柴,做饭还用土灶。电是两年前才有的,他却总舍不得用,灯不开,整个老屋昏昏暗暗。
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还有墙上那些崭新的“荣誉证书”,是屋里仅有的几件醒目的物件。这是近两年来,民间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给他送过来的。
尽管如此,他看起来还是很满足这种平淡的日子。清晨醒来,他就自个儿做饭,吃完看会儿电视,接着到村里逛一逛。女儿说他“心态好,才能活到这么老”,志愿者认为他“没有任何诉求,知足常乐”。但只有亲身见证过战乱和生死的曾德发,才明白“什么都不重要,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