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内的“小白鹭”志愿者。 本报记者 吴绮敏摄
蓝天、碧海、青山、红花、白鹭,“海上花园”正以缤纷的色彩、热情的笑脸迎接各方宾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举行在即,东道主城市厦门已准备就绪。
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到轮渡码头,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喜迎厦门会晤,相约美丽厦门”等横幅海报非常醒目;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附近的广场上,“共创辉煌”的创意绿色雕塑,呈现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会标的造型,鼓满的风帆,象征金砖国家同舟共济、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夜幕降临,五缘湾内五座拱形大桥点亮中国红、俄罗斯蓝、南非黄、巴西绿、印度橙的视觉盛宴,璀璨夺目的灯光投射出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为何选在厦门召开?一个问号引出厦门与金砖、金砖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之间层叠交错的互动交流。
一座城市,折射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性格特质,历经风霜而愈发鲜明。
近距离看厦门,既有开放包容的一面,“伴海而生,向海而荣”的海洋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维度;亦有自信坚守的一面,对自身文化特色的坚守和对既有历史的传承,让厦门的个性并没有被城市化大潮所淹没。
这里是见证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缩影。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可以从两种食品的命名说起。16世纪起,厦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出口茶叶的主要港口。据介绍,英国社会刚开始以“Cha”称呼茶,自从由厦门出口茶叶后,即依厦门方言的语音称茶为“Tea”;18世纪末,随着华侨从南洋一带漂洋过海来的沙爹酱在历代厨师的琢磨中与大骨头汤、花生酱、碱水油面紧密结合,形成了地道的“厦门特色美食”沙茶面。从“Cha”到“Tea”的转变,从“沙爹”到“沙茶”的演化,正是厦门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鼓浪屿犹如厦门的“明珠”。1985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附件《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旅游开发利用》中指出,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