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freestyle吗?”伴随着这句话,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在这个夏天刷遍朋友圈。《中国有嘻哈》撬开了中国嘻哈文化的时代入口,让嘻哈这种小众音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热议话题。但节目行将落幕,在这一番热闹之后,中国HIPHOP又将何去何从?
砸金两亿 凭全新节目形式吸睛
嘻哈文化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但一直发展缓慢。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内,嘻哈音乐一直被贴上“地下”、“小众”、“边缘”、“非主流”等标签,其流行度及评价体系的成熟度相当有限。对此,《中国有嘻哈》总制作人曾表示:“希望让完全不懂嘻哈的观众以看电视剧的心态来观看节目”。
《中国有嘻哈》砸金两亿保证节目水准,并开创剧情式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占据大众观赏娱乐的目光。节目弱化了嘻哈音乐本身的专业评级,而是以构成嘻哈群体的“人”作为主体,将个性迥异的rapper及其复杂心理开诚布公地呈现给观众。
连环嵌入的话题、刻意强化的冲突以及满天飞的八卦绯闻,为《中国有嘻哈》觅得了大众娱乐的基础。在一波波舆论小高潮的推动下,《中国有嘻哈》总播放量超过20亿,GAI、PG One、鬼卞等话题性选手随之身价暴涨。在资本、明星和大平台的推动下,长期蛰伏于地下的嘻哈音乐终于迎来破土,一夜之间走向大众视野。
嘻哈成热点 但网络综艺能量有限
在过去几年里,内地的嘻哈音乐逐渐兴起,形成了地域性的嘻哈圈子。韩流偶像的风靡,也为国内悄然培养了嘻哈的粉丝基础。嘻哈作为一个音乐品类,已经积蓄多年的能量,走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这是一个足够支持分众文化的时代,小众文化只要挖掘足够深入,就有成为大众爆款的可能。随着90后、00后进入主流消费市场,他们对自我表达、身份平等、公正对待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倾向于更直接的表达。嘻哈正好适应他们的青春情绪和生存处境。《中国有嘻哈》的爆发,适时挖掘出了嘻哈音乐的价值。
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的传播意义显然胜过专业意义。节目总导演车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underground为嘻哈提供了生命力,红花会和GOSH都是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多年形成的,商业化的作用是把它放大。《中国有嘻哈》的作用也是放大,但一个节目不能承担起嘻哈整个青年文化发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