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郑治):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指导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专家指出,国家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将进一步带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养老等新型信息服务的应用,对于民生改善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中国信息消费发展迅速,已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鲁春丛指出,目前中国信息消费正处于从“1.0”向“2.0”过度阶段,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1.0我们侧重在信息的消费,2.0主要是信息+消费,就体现在线上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形态转变。目前中国的信息消费呈现出增速快、创新活跃度高、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等特点。”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该意见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及新型信息产品消费等重点领域,提出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信息消费升级。
鲁春丛认为,信息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对于民生改善意义重大,“促进信息消费纵深发展、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了供需平衡,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普惠社会民生非常有意义。特别是一些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养老等新型信息服务的应用,对改善民生是一种重要的路径和方式。”
不过,信息消费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不可回避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认为,这主要体现在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特别是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差距还比较大。
在鲁春丛看来,信息消费“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变革加快,信息产品的边界快速拓展。
鲁春丛说,在此背景下,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必须首先从供给侧着手,加快提高信息消费的供给水平,“比如说像这个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方向的升级,我们的智能手机也在向中高端集中。现在老百姓对这种中高端产品的个性化、高品质化的需求特别旺盛。像数字家庭、个人穿戴、数字健康等新型新硬件发展也非常迅猛。还有一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智联网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些全属于社会中消费非常活跃的领域,那么供给侧也应从这几个方向加大它的研发、投资、布局,以更好的供给满足消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