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长春晚报》结缘是一偶然事件。1999年12月末,在小区院里一老一少赶着毛驴车卖大米,我打开米袋子看挺好,价位适宜,就买了一袋。第二天闲暇时我收拾买的大米,惊讶地发现下半袋大米里有碎玻璃,我特别气愤,“这不是坑人吗?为了赚钱不该图财害命呀!”我犯难了,这么多大米扔了太可惜,不扔做饭吃,胃肠划破了有致命的危险。挑吧!我先认真挑了一遍, 深感不行,还得仔细挑,于是用手一点一点扒拉着挑。在挑的过程中想到,这件事该让大家知道,我想起拜读《长春晚报》看到“读者之声”反映这方面的读者呼声,我写了《小心大米里有碎玻璃》一稿,提醒市民买大米时别上当。稿寄出后能否采用,我心里也没底,没怎么在意。一个月余,邮递员敲我家门说:“你家的汇款单”。我疑惑,哪来的汇款单?拿过来一看,是《长春晚报》寄来的稿费汇款单,汇款人简短附言说:“您的稿件《小心大米里有碎玻璃》已刊于本报2000年2月1日《长春晚报》24版”。看后我由衷感慨,《长春晚报》真是百姓之声啊。
这一稿的发表,勾起我久已渴望给报社投稿的梦。早在读高中时就奢想成为新闻工作者,高考填志愿很想报考东北人民大学(即吉林大学前身)新闻系,由于家父长期患重病,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加之政治条件要求高,只好忍痛割爱了,报了东北师大中文系(读师大很少花钱。家庭困难的学生国家给予困难补助,我就得到了补助)。在读大学和以后的工作中,有时尝试着给报社投稿,偶尔有见报的。离开三尺讲台退休了,不打算干别的,只想圆我的梦。
我去省图书馆拜读《长春晚报》,研习了“读者之声”等栏目刊登的稿件,开始给报社投稿。稿件连续见报,激我写稿的热情,在“读者之声”、“休闲”、“百姓故事”等栏目皆有稿件被刊载。几年间,在“读者之声”刊载稿件80多个。
从2000年起,我坚持订阅《长春晚报》。《长春晚报》不仅圆了我给报社投稿的梦,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天再忙再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悉心阅读《长春晚报》,通过它知晓海内外的大事要事、奇闻轶事、健康知识、生活技能知识等等,日日从中汲取精神的物质的丰美食量,天天离不开。当下有很多人不订阅报纸了,我们与之迥别,要订,而且要订下去。我之所以和人交流侃侃而谈、笔耕不辍,我老伴心灵手巧,制作出精美工艺品、做出一手美味佳肴,材料和知识、技能的来源与《长春晚报》都不无关系,岂能不订。
我与《长春晚报》结缘,是缘分是幸事。时至今日,有事干,有话说,生活不寂寞,兴趣盎然,生活得有质量,为社会发挥点余热。我八旬有余,我老伴七十大多,皆精神矍铄,身子骨硬朗,步履稳健;我笔耕不辍,较健谈,都要归功于《长春晚报》,为我搭建梦想成真的平台,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值此,《长春晚报》成立创刊28周年华诞之际,衷心感谢贵报的记者与编辑指导,帮助我圆梦想并绽放,感激不已。诚挚地祝愿贵报红红火火,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