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高架桥“跳车”处,技术人员测量面积和跳台落差高度 通讯员郑聪 余聪 供图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郑聪 余聪)3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城建委获悉,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等平台征集到的“桥头跳车”现象,已完成维修18处。
开车从地面驶上高架桥,在桥头伸缩缝附近会突然跳一下,这种现象被称为“桥头跳车”。高架桥上下坡处“跳车”是由于与高架桥面搭接的桥头引道路面承重不是靠承台和墩柱,而是靠路面下的土层软基,高架桥面的承台、墩柱与桥头引道路面的软基自然沉降程度不同,时间长了,软硬搭接处就会形成一个“坎”。“桥头跳车”属于城市通病,多发生在环线、高架桥和立交桥的上下桥处,桥头及伸缩缝(桥头引道)处的差异沉降或伸缩缝破损都会引发这一现象。7月4日,长江日报曾报道市城建委道路维修专班发现“桥头跳车”现象,开展1个月集中整治修复,并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向网民征集线索。
网民积极参与,反映了香港路高架、武胜路高架、徐东大街高架、三金潭立交上下桥匝道等“桥头跳车”路段26处,市城建委道路维修专班组织相关设计、施工等专业人员现场排查,发现存在道路安全隐患的有18处,涉及我市7个中心城区及武汉经济开发区,且多处于交通要道上,对车辆通行安全性、舒适性有影响。
市城建委立即开展集中整治修复工作,与市交管部门合作,采取夜间半幅施工,且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夜间23时进场至凌晨6时前开放交通,将施工对交通影响降至最小。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经过1个月集中整治,全面完成香港路高架、武胜路高架、徐东大街高架、二环线兴业路路口、后湖大道路口、三金潭立交上下桥匝道、三环线江城大道立交等18处维修整治工作。
据了解,修复中,工人先对沉降处两侧进行切割,用铣刨机将需切割部分铣刨,再喷洒乳化沥青铺设沥青混凝土,然后用压路机压实,使沉陷处铺至与正常路面高度一致。此次维修后可以管3年以上。原先有些“跳车”路段最大高差达10厘米左右,经维修后再行驶在这些路段时,再无“跳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