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大竹护城河。
对缺水的达州大竹县来说,流经县城的护城河,是特别珍贵的水资源。2007年前,因污染问题突出,大竹护城河被戏称为“腐滥河”、“腐城河”。大竹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护城河治理工程列为“1号工程”,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彻底将这条“臭水河”变成了生态河、景观河。
守护青山绿水,不只是守护一条护城河。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竹县共统筹安排环境保护资金6.5亿元,先后完成护城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区雨污分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每年还设立5000万元环保基金和3000万元绿化资金,全力保障环保经费的投入。
年久失修
护城河曾沦为“臭水沟”
流经大竹县城区的护城河,由南支流、北支流和护城河干流三部分组成,南支流3867米,北支流2926米,护城河干流3980米。2007年以前,由于护城河年久失修、淤泥沉积,河道最宽处仅有10米,最窄处不足3米,加之大竹县城比较平坦,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城区洪涝灾害常有发生。
广受诟病的,除了护城河的水患,还有它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年,大竹县城区的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直排河道,不仅南北支流的水质遭到破坏,护城河干流的河水也变得浑浊不堪。尤其是长期以来的淤泥沉积,让河水变稠变臭,夏天蚊蝇飞舞,完全沦为“臭水沟”,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
2007年,大竹县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案委牵头提出了当年的1号提案——《关于加快护城河治理的建议》。2008年,县委、县政府经研究后决定,把护城河治理列为“1号工程”,正式吹响了向污染宣战的集结号。此后,大竹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把护城河治理工程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10年攻坚
引水入城完善河流功能
大竹护城河综合治理,涉及河道整治、市政道路、交通桥梁、绿化景观、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配套项目,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其一期、二期工程,需拆迁住户1123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为保证项目稳步推进,大竹县采取重大问题书记、县长亲自抓,较大问题分管领导主要抓,棘手问题联席会议具体抓的办法,逐步啃掉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