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振华
整洁的进村水泥路上看不到垃圾,每一户人家都整齐地摆放着3个竹编的垃圾篓,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会在丢垃圾时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金属与非金属分好类,分别丢进相应的垃圾篓中。
这就是现在的勐海县勐混镇勐岗村民小组,一个两年前还因脏乱差出了名的布朗村寨。
“过去,外面的人来到寨子外就不愿意进来了。”村民小组长指着开挖地沟后,露出的一层足有40厘米厚的黑色“土层”告诉记者,这全是过去的牛粪堆积成的。由于村寨形成至今的很长时间里,村民都保持着人畜混居的习惯,两年前村寨道路和村民院内的牛粪都还堆了有1米多高,这里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牛粪村”。
2015年初,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玉新拉在凌晨陪母亲去寺院烧香,为防止打滑摔跤,就抱着一抱柴草,一边走一边将柴草丢在齐膝深的泥路上垫脚,结果还没走几步,母亲就一跤摔倒在了泥泞中。
“当时村民都盼望能走上水泥路。”玉新拉说。
随着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实施,勐海县政府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投入170余万元,加上村民自筹的47万余元,为勐岗村修建了2200多米长的水泥硬化道路和排水沟,并在村内建起了幼儿园、篮球场等,同时安装了20盏明亮的LED节能路灯,修建了垃圾焚烧炉,配备了垃圾清运车。
硬件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7月,新当选为村民小组副组长的玉新拉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组织村民代表到环境卫生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并着手清理村寨环境卫生。村里首先将700余头牲畜迁离了村庄,实现人畜分离;接着又多次发动村民,组织村内集体大扫除,用了3个月的时间,清理了过去一直堆积在露天下村寨道路、池塘、排水沟周围的垃圾;并发动村民利用现有的资源,栽花种树美化环境。
同时,勐岗村规划建设了垃圾堆埋区,规范村民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村内道路各家门口都划分了责任卫生区,并将村民每11户分为一组,建立了每周3次轮流清扫公共区域的分组打扫卫生制度。
如今,漫步在村寨的小道上,如同花园一般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环境一变好,马上就有企业来投资了。”村支书岩书胆告诉记者,目前村寨已经和1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要将勐岗村寨打造成花园式的体验农庄,进行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
“有了好政策,‘牛粪村’就要变成小康寨了!”岩书胆爽朗的话语引起了众人一阵善意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