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李力可在九寨沟景区游客中心采访。
编者按 8月8日21时19分,当7.0级地震打破九寨沟的宁静之时,无论是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还是行业媒体,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或奔赴一线,或联系一线,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依托各媒体属性,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让广大受众获取更多、更专业的一线信息,用积极的态度诠释着媒体的责任。同时,在这危急时刻,记者们深入灾区采集到的信息鼓舞着人心,抚慰着心灵。为此,《传媒周刊》邀请新华社、《解放军报》、《四川日报》、《快递》杂志社等参与此次地震报道的记者,为我们讲述他们当时现场的所见所闻。
8月8日晚9:19,我当时正在位于成都的家中整理白天的采访素材,突然,整个房间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整个过程持续了约30秒。经历过“5·12”汶川地震的我立刻反应有大地震发生!
闻讯而动集结出发
安装地震速报应用是每个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的职业习惯。我虽然只有一年的工作经历,但也已有近乎本能的反应,不久,手机上的地震速报应用便报出了地震的位置:震中正好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景区旁。
正值暑假,九寨沟正是旅游旺季,每天都有数万游客到九寨沟景区游览,他们的安全正悬于一线,我的心一下就揪了起来。而身在有“新闻敢死队”之称的新华社四川分社,我立刻意识到,这将是芦山地震后,四川分社迎来的又一场恶仗。不需分社领导发出号令,我和其他记者便已经在向分社集结的路上,并一路从各个途径收集地震相关消息。
到达分社后,带上应急背包和海事卫星等装备,带着第一次地震救援报道的紧张和对前方受灾状况的担心,我作为第一批7名记者中的一员即刻出发前往地震灾区。而直到车行驶到前往九寨沟的山路,我才开始感到一丝恐惧:“这和之前的山体垮塌可不一样,地震震中半径50公里的地区可都有山体滑坡垮塌的危险!”
分社派出的司机曾在“5·12”地震时与分社记者连续奋战1个月之久,经验丰富。但连夜赶路近500公里,对所有人都是巨大的挑战,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一路上也不敢掉以轻心,随时需要观察路边山体的情况。
就在路上,所有记者已开始了报道工作,将一路所见所闻发往新华社手机客户端的现场新闻中,通过新华社客户端、腾讯新闻等手机新闻应用,及时传递了灾区的第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