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季度,我国GDP增速均为6.9%,这是GDP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区间。
时光再往前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8%、7.3%、6.9%和6.7%,4年平均增速为7.2%,高于同期世界2.5%以及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
这组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密不可分的。
5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党中央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新方位,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速换挡,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GDP增速必然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花费的气力和付出的努力比过去要更大,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时间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进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民生改善。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意味着我国必须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保持战略定力。“稳”,就意味着我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就意味着我国不能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不能沿袭过度依赖投资、消耗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必须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适时预调微调,确保就业、物价、收入等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