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的支持者聚集在最高法院门外。
英拉的支持者聚集在最高法院门外。
泰国最高法院原定25日宣判的大米收购案,因被告、前总理英拉没有出庭而被迫推迟。原定上午9时开始的宣判,因被告席一直空着而无法进行。半个多小时后,英拉的律师告诉法官,英拉因中耳迷路积水导致头晕耳鸣,无法出庭。法官商议后认定对律师陈述不予采信,在对英拉发出逮捕令的同时,宣布没收英拉的保释金,并将裁决推迟到9月27日。
自始至终,英拉不知所踪。
那么,英拉究竟去哪儿了呢?
缓兵之计
自宣判前一天,泰国坊间就传出不少关于英拉逃亡的消息。不少消息似是而非、却又似非而是。直至当晚还有媒体称,英拉仍在自己的寓所,并未逃离。
但是又有人注意到,英拉24日上午在社交网站脸书上贴出一篇不短的文字,劝告支持者不要在25日宣判日这天前往最高法院,担心可能发生暴力事件。她还说,有“第三只手”可能会在现场制造混乱。据此,有人判断,英拉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出庭。
事实上,在宣判前,大多数人都推测,法院会对英拉作出“判定有罪、但缓期执行监禁”的裁决。这种“判而不决”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对英拉在大米收购案中存在的滥权舞弊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另一方面可以用“延时惩罚”的手法对英拉未来的活动加以牵制,为当局留出余地。有了这一“余地”,当局就可以进退自如、收放自若,算是一招顾全大局、避免动荡、又将对手捏在手中的缓兵之计。
而英拉的不出庭,实际上是在避免被对方的“缓兵”拖累。她不出庭,于自己也是“缓兵”之策——在时间上推迟庭审,在空间上获得行动自由。
并未过气
作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英拉在泰国拥有大量“粉丝”,仅她的“脸书”账号就有超过600万关注者。一些支持者是继承于她的兄长、前总理他信·西那瓦,也有相当一部分支持者是英拉2011年执政后靠一些政策吸引而来,尤其包括大米收购政策。
当年,英拉政府走立法程序通过大米收购政策,同意在一些稻米产区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米农手中的大米,以刺激生产,加大出口。至于政府如何消化收购差价,英拉政府自有手段。2014年5月,泰国宪法法院以这项政策违反宪法为由解除了英拉的总理职务,军方随后发动政变推翻英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