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洁芸
上周,在挪威举行的全球最大的女子青少年足球赛事挪威杯上,上海梅陇中学的U13女子足球队连战连捷,7场刷进61球——其中决赛更是以7比1大胜对手,夺取冠军。把足球踢出乒乓球的比分,梅陇女足的姑娘们怎么这么厉害?
梅陇中学几乎承包了上海女足绝大多数的主力队员,10多年来,为一线队伍输送了张颖、季婷、孙凌、尤佳、徐雯佳等60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女足“摇篮”。同样位于普陀区,还有两个学校的女足不容忽视,一个是金沙江路小学,一个是曹杨二中。而普陀女足,一直是上海女足的金字招牌。
要探究普陀足球人才源源不断的原因,除了深厚的足球文化积淀,还必须提到一对志同道合的“足球夫妻”——张翔、钱惠。他俩坚守区业余足球事业23年。也必须提到区体育局女足“一条龙”探索和高水平教练进校园的创新举措。
夫妻俩23年培育女足小苗
普陀女足的成功,得益于其“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教练会从幼儿园开始选材,这些女足小苗升入金沙江路小学,再进入梅陇中学和曹杨二中。整个过程中,普陀区体育局为参与女足训练的孩子承担一半学费。梅陇中学和曹杨二中,如今成为上海一线队的“定点”输送学校。
“一条龙”的探索,源于坚守23年的女足教练“夫妻档”——钱惠和她的丈夫张翔。1993年,普陀区以金沙江路小学为依托,成立第一支小学生年龄段的女足球队,钱惠是球队教练。那时候,钱惠的大学同学、丈夫张翔则如愿留校,成为大学老师。一有空,张翔就会帮着妻子一起带队训练。发现妻子为此倾注了所有心血,张翔放弃大学里的优厚待遇,全身心陪在钱惠身边,扑在女足培养上。
问题很快出现了,孩子们小学念完了,初中、高中怎么办?没有教练一路带上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该怎样留住这些好苗子?夫妻俩骑着自行车到普陀区体育局找领导。虽然是“越级汇报”,但张翔和钱惠的执着打动了体育局领导。在各方努力下,从金沙江路小学到梅陇中学再到曹杨二中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逐渐成为体教结合的范本。
夫妻俩分工明确:钱惠负责小学打基础,张翔主要带初高中。两人一个温和细腻,一个作风硬朗;一个喜欢钻研,一个善于教学。“妻子打稳根基,丈夫精雕细琢”的模式传为佳话。
当不了冠军也能上名校
钱惠说:“我很严,很凶,他很和蔼,她们在场上打比赛,我们在场下吵。”吵架归吵架,但夫妻俩有着同一个目标:让孩子们“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
如今在梅陇中学,除钱惠夫妻俩,还有6名专职女足教练,清一色的女孩子。她们都来自钱惠的门下,从一线队退役后,再回到母校,继续传承女足薪火。这些师姐告诉女足姑娘们:“上海女足姑娘的传统,就是吃得了苦。”她们也说,好好踢球,总有出路。
这话不假。“一条龙”打通了女足姑娘的道路。除去那些去专业队的,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继续读书的女孩子也个个争气。“2012年高中毕业的任晓彤,裸考(不用体育加分)考上复旦大学。其他考上东南大学、华师大的还有不少。”这一切,得益于三所女足特色学校的体教结合工作、学校专业教学两手抓的努力。像梅陇中学,每周2天会有2个学科团队的老师,为17个校队姑娘补课,每个团队至少3个老师,兼顾四个年级孩子的学习。
钱惠和张翔说:“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师资配备,有通向未来的美好前途,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苗子,她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踢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