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体验产品“遇见名画中的自己”。
本报讯 现在出门只要带上一只手机就可以扫遍天下、吃遍天下,而未来出门购物可以“靠脸吃饭”。
在智博会的蚂蚁主题馆,顾客只需要在收银处扫一扫脸,就可以把喜爱的商品买回家。展馆里还有一款有意思的互动体验产品“遇见名画中的自己”,通过识别面部特征来寻找在2000多幅世界人物名画中与你自拍照片相似度最高的的画作人物,只要动动指尖就能跨越时空与名家名画相遇相知。
这些特殊的体验全是基于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最新的测试报告中,该技术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99.6%,再配合眼纹等多因子验证,准确率为99.99%,远超肉眼识别97%的准确率。
早在2015年7月支付宝9.0就正式上线了人脸识别,全面应用于用户登录、实名认证、找回密码、商家审核、支付风险校验等场景。截止目前已经服务1.5亿用户,同时满足每分钟50万次以上的身份核实需求,能够抵抗照片、视频、面具和三维软件合成等大部分人脸伪造攻击。
2017年2月,蚂蚁金服扫脸付入选《MIT科技评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MIT科技评论》认为,作为全世界首批上线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家,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度已达到金融交易的级别,刷脸支付进入成熟期。
作为一个超级应用,支付宝的许多功能折叠得比较深,用户寻找路径较长。AI团队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在支付宝首页最上方上线了一个业务直达banner,用户按小话筒图标点击进入,说出想要找的功能,比如“给**转账”“交水电费”,系统识别语音后就会自动跳转进入相关服务页面。除了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蚂蚁还研发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眼纹、虹膜、掌纹、笔迹等。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其中第七原则就是身份识别。目前有约15亿人,大部分在亚洲和非洲,因为无法证实身份,而无法获得基本的服务和权利。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通过网络来提供时,远程身份识别变得尤其重要。 本报记者 朱银玲
通讯员 寿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