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英炉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因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干警;他的一生又是闪光的,因为他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从警誓言。他,就是自始至终投身司法行政戒毒事业,最终献出年轻生命的张川。
16年前,重庆市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土。一纸调令,张川被调到万州所前期筹备组,负责后勤工作。万州所按照边建设边收治的思路发展,建所之初便开始人员收治。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解决民警和戒毒人员的吃住问题。
那时,这里没有电没有水,更没有天然气。照明靠蜡烛,用水靠肩挑,煮饭靠煤炭。他买来水缸、铁锅,请来泥水匠垒起灶台,一天的功夫,吃饭问题解决了。接着,他又设计出铁床,住的问题也很快解决了。棉絮、拖鞋、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以及柴米油盐,他都准备齐全,极力做到同等商品价格最低,有些东西还是他说服商家赊来的。
伴随收治人数的增多,工作量成倍增加。为了省时省力,他自己掏钱买了辆二手摩托车,凭着高超的技术,时常穿梭在官田坝的田埂路,源源不断地运回大坨小坨的货物。再好的驾驶技术也难免遇到危险。那是一个冬天的雨夜,他拖了几坨急需的货物往回赶,经过塘坊路段时,因工程队埋污水管,在公路中间挖了一条两尺多宽的土沟,一瞬间,车子开到沟的边缘来不及停下,只好硬生生地开过去,结果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人被抛出四五米远。他忍住剧痛,扶起摩托,艰难地把车子开进中队大门。
转眼,半年多的前期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参加筹建工作的同志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只有他主动放弃领导岗位,到基层工作。
30岁的他,正值青春年华,却和妻子女儿两地分居。一次,远在忠县老家的妻子来所里看他,所里没有住的地方,他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铺上被子,和妻子在上面过了一夜。第二天,无法忍受如此艰苦条件的妻子,离开万州回了老家,此后再也没有来过。领导多次劝他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他总是说:现在走不开,等忙完了这阵子我一定回去。
然而,因为工作繁忙,他始终没能抽出身回去。直到有一天,他收到妻子寄来离婚协议书。他哭得那样伤心,那样撕心裂肺。他给我讲了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违抗父母,千里寻亲,终成眷属。
无数个日日夜夜、寒来暑往,张川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戒毒工作第一线,坚守在维护场所稳定的最前沿,连续多年的超负荷工作,加上心灵的伤痛和疲惫,他面色蜡黄,时常剧烈地咳嗽。在大家的催促下,他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被诊断为患有肺部恶性肿瘤——小细胞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手术。
经过无数次放疗、化疗,他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但他坚持回大队继续工作。他说:“也许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再干几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竟成为他最后的告白。2014年12月11日20时30分,张川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44岁。
灵车有返,故人无回。我们的好战友走了,他用生命和忠诚诠释了戒毒工作干警的真正价值与无悔人生!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教育矫治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