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彰武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不断推动着治沙造林事业的发展壮大。□资料照片
(上接第一版)
肆虐的风沙时时刻刻都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春耕时节,玉米刚刚在土里发芽,一场大风就被连根拔起,种子钱都赔进去了。
叹息声和着风沙声,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董福财,心跟着村民一起疼。
困境中,董福财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毅然把造林固沙这份沉沉的担子扛到肩上。“有困难,共产党员不上,谁上?党员干部不就得干出样子才能服众嘛!”董福财表示,“决不能让这片土地毁在咱手里,共产党员要带头治住流沙。”
1997年春,董福财贷款一万元,承包了自家附近的13公顷沙地,强拉着被他“说服”的3个人——妻子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毅然走上了沙坨子。
在当年树木成活率仅有35%的情况下,董福财琢磨着怎么解决挖坑难、浇水难、存活难这一系列难题。他把苞米秆子平铺在沙地上,在苞米秆子的缝隙里栽树苗,树立住了;他还摸索出先栽下坡再栽上坡这种由下而上的沙丘植树法,树活了。
随后,董福财“逼着”11户亲属和身边的共产党员,每家贷款5000元承包沙地,马车拉水上山,人手传递水桶,第一年栽,第二年补,树苗成活率硬是达到了85%。他带领全村400余户村民在寸草不生的沙坨子栽下了300万株树木,风沙减弱,生态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北甸子在风沙面前保住了,村民们也一点点富起来了。可就在这时,“治沙书记”董福财却病倒了。
2015年3月21日,因积劳成疾,62岁的董福财带着深深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治沙事业。
病重期间,董福财依旧牵挂着植树治沙的事,经常对前来看望他的村民说:“只要我不死,还带着大伙儿去种树!”
董福财走了,村民不会忘记他们的老书记,用20年时间创造出的绿色奇迹。
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坚守,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让董福财在困难面前百折不回。而在彰武防沙治沙事业中,董福财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
在沙坨地中,每年初春,阿尔乡人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穿着迷彩服,头戴纱巾的女同志,带着一帮人在沙地上挖坑、栽树、浇水 ……她就是阿尔乡镇副镇长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