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7“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上,拔罐器出现在了不少国外队医手中,成为运动员运动康复中重要的一项。
不仅是在“哥德杯”赛场上,去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肩上的“中国印”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外运动大腕儿更是拔罐的“发烧友”。近日,记者针对传统的中医拔罐问题采访到了沈阳市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医师李宁。
Issa是本届哥德杯B25年龄组冠军球队FC Hearts队医,经常通过拔罐的方式为队员进行赛后康复,他对拔罐情有独钟。Issa说:“冠军的获得与拔罐的帮助密不可分,它帮助运动员缓解局部肌肉酸痛。”
李宁介绍,中医的运动康复属于主动与预防式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刚”。拔罐属于淤血疗法,通过拔的方式将体内的寒邪、湿邪从体内运到体表。运动员在赛后或者淋雨、淌水之后,气血运行快,毛孔张开,容易受寒,造成正气亏损与运动的劳损。
在运动部位拔罐,可以短时间内使血液集中,加快气血循环,有助于减少劳损,缓解疲劳。特别是游泳运动员,长期在水中训练,湿寒邪气较重,通过拔罐的方式,对减缓肢体困重、经脉拘谨等不适尤其显著。
李宁介绍,体弱、大病刚愈、情绪过激者以及小孩儿并不适合拔罐。日常的拔罐要在肌肉丰厚的地方进行,头部、面部,以及孕期、经期女性的腹部不适合拔罐。即使是正常人,肚子、胸部等部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部分人有这样一个误区:拔罐次数越多、时间越久越好,但其实不然。李宁表示,拔罐并不能天天拔,它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春夏最多一周2-3次,秋冬一周至半个月一次。拔罐的时间也要注意,普通人8-10分钟即可,起泡人群要控制在6分钟之内。此外,拔罐后6-8小时待气血平稳后再进行洗澡,但切记不可搓澡。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子匀 实习生 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