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来自天津大学的王涵穿上印着“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暑期学校”的T恤衫,和室友一道走进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会议中心二号会议室。
在过去的11天里,王涵和同学们参加了高强度的半封闭式集中培训。“授课专家鲜活的实例讲解与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我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眼界,增强了对网络空间学科前沿的了解,临空港经开区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更令我在这个酷暑季节备受感动。”
今年2月,临空港经开区与武汉大学合作,双方将整合武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学科和人才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网络安全人才和团队,探索创新办学模式,逐步扩大师资和学生规模,并进驻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全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
3月初,《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规划》完成。规划得到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6月,临空港与武汉大学进一步签订相关协议,并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先期引进高端人才,支持启动网络安全学院的实质运作。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执行院长胡瑞敏介绍道,武汉大学为吸引网络全人才,提供40万到50万年薪;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将按照1:1的比例提供配套,即最高提供80万到100万的“青年千人”年薪待遇,“这个待遇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了”。
按照预期,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的学历教育(含本硕博)规模将达5000人每年,培训教育规模达2000人每年。在教学方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具备五大创新:办学模式创新,采用“计划+市场”的方法,汇聚全国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的高端人才,灵活配置师资力量;人才聚集创新,纳入“城市合伙人”计划,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及团队,安排独立的网络安全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定向自主招生计划和指标;人才培养创新,提供包括“通识+实践型”、少年班以及专业化培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真实、高水平的实战对抗,为研究生配置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双导师”;能力考评创新,突破传统的考核机制,强调国家战略导向和问题驱动,以科学的学业能力评价制度替代考试制度;产业园区创新,通过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的战略合作,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力打造“研发—孵化—培训—服务”一条龙链条。
8月8日,中央网信办提出在2017年2027年期间,以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为主要内容,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从政策、投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形成46所国内公认、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网络安全学院。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可谓正当其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除武汉大学外,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会陆续进驻。规划中的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室、网络攻防技术试验床、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等重要平台将引入企业合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整合全国教学、科研、产业等优势力量,分阶段建成一个国家主导、多方共建、机制创新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