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梁
周国平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人,归根到底都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我深以为然,并且为自己在乡村长大感到幸福。
小时候我总以为,人与大树、小草、鲜花一样,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长辈们总说“泥人儿”,意思是人用泥做的,所以人天生与土地亲近。大地之母博大宽厚,赐予我们万物,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
幼时在乡间,我和伙伴们整天在田野里奔跑,有时跑累了,就顺势躺在地上,听听大地的耳语,与旁边的喇叭花说说话,同路过的鸟儿打声招呼,在大地的怀抱里,整个人都是放松和愉悦的。回到家,孩子们真成了“泥猴儿”。母亲们并不恼,反而略带喜悦地嗔怪说:“你瞧这浑身的土!”大人们都认为,孩子在土里多打几个滚儿,才会越长越壮实。
孩子们一年四季都与土地打交道,与土地特别亲。开了春,土地醒来,孩子们也撒了欢。田野里的草长得茂盛,孩子们背着竹筐打猪草。打猪草是“主业”,顺便追蝴蝶,跟野兔赛跑,练练自己的脚力。夏天,乡村成了绿色的海洋,大地上到处都是绿汪汪的植物。孩子们在树林子里嬉戏,把树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秋天,大地上落满了叶子,孩子们在秋风中奔跑着,捡拾着地上的树叶,也捡拾着土地的馈赠。最喜欢在铺满落叶的土路上走,天高云淡,大地像一位胸怀广博的母亲,坦露她慈爱的笑脸,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与土地说着最亲密的话语。冬天一到,土地封冻,世界凝固了一般。但孩子们还是离不开土地,没有一个人肯缩在家里,大家在冷风里追逐游戏,跳皮筋,踢毽子,抽陀螺,推铁环,把寂静的冬天渲染得热热闹闹。直到每个人沾了满身的土,才欢天喜地回到家。
在土地里长大的孩子,身体壮实,很少生病。我最喜欢与土地亲密接触,每当大地回暖,我总想赤脚感受一下来自土地深处的温度,周身通畅,甚至茅塞顿开,一瞬间神清气爽起来。如果你有一颗虔诚之心,真的能感受到大地的灵气。你有过那种体验吗?当你脚踏那方最熟悉的土地,会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土地的气息一点点侵入身体,那种气息,清朗、厚重、深远、绵长,能够荡涤你身体里的污浊之气。
我总觉得,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没有童年,生活在城里的人没有根。如今我住在城里的楼房,会时常感到自己是飘着的。每当回到故乡的土地上,我会忽然间觉得自己着陆一般,踏实了,安稳了。
可是,最近一些年,城市版图急速扩张,大批乡民也荒废了土地进城打工,让人感到忧虑。土地还是原来的样子吗,土地上的繁华与欢乐还依旧吗?
如今,我经常带着孩子回到故乡,教她认识狗尾草和蒲公英,教她区别韭菜和麦苗。我能感受到她亲近土地时的快乐,我盼望着,这份快乐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