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法尔希德·马斯哈里作品《小黑鱼》 图片为资料图片
1966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阿洛伊斯·卡瑞吉特作品《莉娜与野鸟》 图片为资料图片
2000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安东尼·布朗作品《大猩猩与小星星》 图片为资料图片
从阿尔卑斯山脉的皑皑白雪到中国内蒙古的辽阔草原,从在大海中自由游弋的美人鱼到“野兽国”里獠牙利爪的野兽,日前,来自世界各地的25位插画家的近300幅作品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同时展出。这些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而它们的作者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
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国际安徒生奖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2016年,曹文轩成为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但目前尚无中国插画家获奖。此次由中信出版集团、国家图书馆等机构主办的“世界插画大展——国际安徒生奖(终身成就)50周年展”,不仅让普通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世界知名插画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让中国插画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开始思考中国图画书的未来之路。
迎来第一代图画书读者
“妈妈,丑小鸭!”看到澳大利亚插画家罗伯特·英潘的作品《丑小鸭》,一个小女孩急着向妈妈报告自己的新发现。
画面中,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碧绿的湖水倒映着它洁白的身影,安稳而祥和。女孩的母亲王维维说,她曾给女儿读过这部作品,所以孩子才会有故友重逢般的兴奋。而作为80后,王维维坦言,自己小时候读过一些安徒生童话故事,但没有接触过图画书,近几年通过在母婴群里与其他家长交流,才逐渐对图画书有了概念。
“沉浸在图画书中的儿童,不仅能理解文字故事,也能欣赏图画的意境和情感。欧美国家的儿童,差不多从二战后开始阅读图画书,如今的读者人群已经是第三代了,日本也有了两代图画书读者。中国的图画书出版从2000年前后才开始起步,现在我们还在培养第一代读者。”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说,虽然图画书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引进出版了大量的儿童图画书。以这次展览为例,绝大多数的插画家至少有一部作品在国内出版,像美国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的作品差不多引进了3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