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最近有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一些所谓的收藏公司,编造一个个发财神话,引诱很多老年人从事“收藏投资”。
从发礼品兑换券引诱老年人去领礼品开始,但凡老年人随着推销员进入大望路现代城内,便不由自主地陷入多家“收藏品公司”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进行所谓的收藏品投资活动。投资者是清一色的银发老人,投资顾问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看似如家人般嘘寒问暖,却不知在这貌似亲热的交谈中,老人的职业、收入和兴趣包括投资经验早已泄露无疑。年轻的“收藏理财专家”,一会儿“热情如火”,一会儿声泪俱下,分工明确,每个环节和每句话都有固定程序和经典句式,按照程序和对象有条不紊地展开攻心工作,将老年人蛊惑得喜笑颜开,难以招架。投资回报率惊人的收藏品实则是骗子敛财的道具,已有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入其彀中,乖乖地奉上一生积攒的血汗钱,数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不等。
近年来,虚假收藏品投资成为诈骗“重灾区”,一些无良机构、人员专门盯上了老年人。相对而言,老年人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就成为某些公司谋取不义之财的突破口。其次,人到老年容易产生“没用”“被忽略”的沮丧感,特别希望在退休后花钱投资证明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他人的赞许和关注。因此很多老年人在购买了这些收藏品之后,都不让家人知道,期望到时候给人一种意外惊喜。然而,等到老人们血本无归,发现上当受骗时,为时已晚。
让人郁闷的是,类似的案例全国各地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所设计的这个财富游戏,分为逼单、磨单和砸单等多个程序,极具诱惑力和隐蔽性,监管部门难以介入,而老年人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榨干,是不折不扣的有毒发财树。
事实上,倘若老人们不轻易相信传单上的虚假广告,或者根据他提供的收藏品信息打一个官方电话核实,暗中多一个心眼,骗局很快就被戳穿。这说明防止上当并不难,关键是不能贪小便宜,不要被甜言蜜语扰乱心智。
然而,“儿女工作繁忙,自己生活单调”“回到家里的感觉,空荡荡的”,说明老年人空虚寂寞缺乏关爱,加之“投资赚大钱”的确诱惑力十足,对身心羸弱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收藏品投资”既切中了老年人的心病,也击中了社会的软肋——我们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不少老人因被诈骗而失去一生的心血甚至生命。我们在怨责老年人过于轻信他人的同时,可曾有真正关注过他们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