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大学生与孩子们合影。
本报8月20日讯(记者 王晋飞)昨天,应县杏寨乡安营村学校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结业典礼”——20个小孩子和他们的支教老师刘双时、董复成告别,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难舍难分。
杏寨乡安营村学校有20个孩子,最小的才4岁多,最大的12岁,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19日一大早,因为知道两名支教老师要走了,女孩子特意让妈妈给化了妆,编了漂亮的发辫,男孩子换了干净整洁的衣服,简陋的学校一下子如同过节一般。
看着讲台下的孩子们,刘双时的眼圈红了:“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在这一个月的支教中,我与你们朝夕相处,真舍不得离开你们。我会记住你们每一张脸、每一个微笑……”她说着说着,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高兴的、快乐的,以及被你们气哭的样子,这些都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她在台上哭,孩子们在台下抹起了眼泪,教室内满是离别的伤感。
当她和董复成把爱心企业准备的笔记本、发卡、奶牛模型等礼物发到孩子们手中时,孩子们这才破涕为笑,纷纷找老师合影、签名留念。
11岁的王靖菲却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神情忧郁。记者问她:“你怎么不去找老师签名?”她不悦地抿起小嘴说:“不想去,心情不好。”记者问:“舍不得老师吗?”她点点头,眼泪流了下来。
提起支教经历,刘双时感慨颇多。一会抹眼泪,一会微笑。“有一次两个男孩子打架,我前去制止,一不注意,被其中的一个孩子咬了一口;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我教训他时,他就跟我闹,有次把我凶哭了。”对她来说,最暖心的是有一个叫丰江华的孩子,每天会用家长给的一块零花钱买两根棒棒糖,老师一根,自己一根。
临行时,迎面进来一位行色匆匆的家长,拿着一张纸条塞到记者手上,“这是我们全体家长对老师的总结。”被雨水浸得有些模糊的纸条上写着,“他们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勤恳,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全体家长感谢他们。”
刘双时、董复成都是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二学生。今年暑假,他们报名参加了山西农业大学与相关公司合作开展的“乡村支教公益项目”。该项目于今年7月底正式启动,6名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到应县杏寨乡南湛村、大西头村和安营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课程内容涵盖手工、绘画、音乐、百科、体育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