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万明华在施工现场介绍扬尘噪声控制系统。本报记者 胡杰 摄
万明华在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大渡口区双山一个住房建设工地上,53岁的万明华戴着安全帽,在大门口刷了刷“脸卡”,顺利进入工地。
万明华是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十一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也是一个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从早上7点多,一直到晚上7点多,在工地上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他的手上戴着一个计步器,在这个小小的工地上,每天要走4万多步。
“安全、质量一样都不能放松。当居民住进新房时很满意,我们就欣慰了。”万明华说。
发现了隐患 他却主动请罚
万明华从一名基层施工员干起,边干边学,如今成了项目部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在南岸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及荣昌等地,都有他参与修建的住房项目,有的项目一干就是4年。
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万明华非常清楚房屋的质量意味着什么。万丈高楼平地起,要靠基础打得牢,这一点,万明华常给年轻施工员指导、开课。为什么时时敲响警钟?万明华讲了一件亲历的事情。
2011年,在渝北区一个住房工地,负责桩基施工的是一名年轻施工员,虽然技术负责人进行了预控和监督,但还是出现了疏漏:完工后万明华对桩基进行验收时发现了问题——有桩基挖掘深度不够,承载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万明华立即召回已撤场的施工班组,继续开挖桩基以达到设计要求,避免了安全隐患,但还是带来了经济损失。
作为技术负责人,万明华主动向十一项目部党支部“请罚”,“我希望这是一记警钟,警醒所有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我们是住房的建设者,要用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万明华说。
从那之后,这名年轻的施工员成长很快,如今已成为了项目执行经理。
建智慧工地 他保安全质量
一说到工地,也许不少人想到的只是砌砖、垒墙以及脏乱的现场。其实,现在的“智慧工地”整洁、规范,处处用上了高科技。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不假。”万明华说,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现在,他负责的大渡口双山项目,从2013年进场开始就率先打造“智慧工地”。
要进工地,都要刷“平安卡”或“脸卡”,有多少管理人员、工人进入,一查便知。工地大门、每幢楼出入口都有感应器,一旦进入就会有语音提示:你已进入施工危险区域,请勿违章作业,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请拴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