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岳晓琼) 今年以来,红河州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州旅游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348.32万人次,同比增长48.8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0.16亿元,同比增长51.23%。
“根据《红河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规划,我们在全域旅游方面继续布局落子,‘旅游+’的成效越来越明显。”红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张艳梅介绍。
红河旅游按照融合式、集群式发展原则,统筹推进旅游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工业、城镇、跨境经济合作区、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发展,聚集各类旅游资源要素实行整体抱团发展,充分释放旅游综合功能。
建水县、弥勒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序推动,元阳哈尼梯田、建水临安古城等13个旅游文化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结合河口旅游城市建设和边境沿线加快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在节庆文化打造方面,建水孔子文化节、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哈尼长街宴等活动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旅游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跨界融合在红河州范围内愈加凸显。今年5月,红河州在中国旅游总评榜颁奖典礼上荣膺“年度旅游跨界融合奖”。
“旅游+”效应的显现需要旅游项目的支撑。为确保全州103个旅游项目顺利推进,红河州旅游产业投资持续加大。一方面积极推进红河浦发旅游投资基金投放,累计向21个重点旅游项目投放资金27.02亿元,基金提款使用率达到67.55%。一方面加快推进州旅投公司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全力发挥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功能。
同时,充分运用PPP模式进行融资。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等项目纳入国家PPP项目库,建水紫陶小镇、屏边大围山国家公园等6个项目列入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全州有16个项目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均排全省前列。
旅游重在体验。以“云南旅游新方向”为目标的红河旅游在旅游市场监管方面不断优化。全州范围内按照国家旅游局“1+3+N”模式,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旅游监管履职纪检监察机制,保护了红河旅游的“净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