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都市的街头电话亭,过去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手机普及,其使用率下降,风光不再。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新近传出消息,将与中国电信联手,在保留原有通话功能的基础上,试点把街头电话亭向市民“家门口的共享悦读亭”延伸,提供自助式阅读服务,公众可以将书籍带回家阅读,也可以在“阅读亭”里一边休憩一边享受阅读的快乐。(见8月17日《新闻晨报》)
电话亭曾经是城市炫美的风景,曾经是城市优雅的文化符号。但是,随着通信方式的改变,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街头电话亭的身份也变得越来越尴尬。有的城市虽然留住了电话亭,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有的城市则直接取消了电话亭,将电话亭拆得无影无踪。
城市电话亭究竟何去何从?让电话亭脱胎换骨成为“阅读亭”,不失为好的尝试。“阅读亭”的方式也分为许多种,一种是由文化部门提供阅读的书籍和报刊,免费让市民阅读;一种是倡导市民提供书籍,让书籍在这里漂流出去,将家里读过的书送过来,将没有读过的书带回家;还有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安装电子阅读器,让想下载“有版权电子书籍”的读者,在这里可以实现畅通的、免费的下载。
“电话亭变身阅读亭”是服务意识的前行。对于一些地方来说,认为电话亭、报刊亭的作用不大了,就拆除了。实际上这是对“少部分人”权益的侵害,虽然电话亭、报刊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依然会有“少部分人”有这种需求,公共服务理应有为“少部分人”服务的情怀。简单的拆除,不如服务观念的革新,这种观念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服务意识的前行。
这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坚守。既然打电话的少了,既然买报刊的少了,那不妨让电话亭、报刊亭经过脱胎换骨的变革,以另一种形式,以另一种身份,继续坚守在文化阵地上。即使需求者不多,那也是一种该有的文化坚守情怀。
到街头游玩、购物、等车的时候,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到“阅读亭”里去歇歇脚,那里有空调,有饮水机。如果寂寞无聊,还可以翻看翻看免费的书籍和报刊,岂不是幸福惬意的事情?“电话亭变身阅读亭”让文化馨香在都市飘溢,传播了文化、提升了服务,值得各地推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