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仕强)前不久,记者接到亲戚孩子乐乐的电话,“求求你给我的爸爸妈妈说一下,我真的不想去上培训课了,我就想睡个懒觉,看场球赛。”
记者特地和乐乐聊了一番,从孩子口中听到了他的暑假生活安排:清晨7点,他便要起床,因为上午8点游泳班就要准时开课。2个小时的游泳课后,上午10点半,他又要赶往另一个美术培训班,直到中午12点半才下课。下午2点半,他的英语培训课开始,一直要学到下午5点。吃过晚餐后,他还不能休息,因为父母又为他请了一位私教,到家里进行奥数的培训辅导……“从早上7点一直要学到晚上9点,我的暑假生活比平时上学还忙。”乐乐一脸疲惫地告诉记者,身边一起参加培训课的同学中,还有比他更忙碌的,“有同学每天最多时要参加五门培训课”。
为此,记者专门实地进行了走访,发现重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暑假里都火爆异常,甚至很多培训班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以至于参与培训的孩子们必须三四人挤一张书桌。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超过半数以上参加培训的孩子都不是自愿。一名孩子告诉记者,“父母花了一万多元送我来参加培训,如果不来钱就相当于白花了。”
一边是培训班价格不菲,一边是孩子们渴望逃出培训班,那为什么家长们还是热情不减地将孩子送到培训班?
重庆某教育机构的研究员徐宏春指出,现在的暑假生活呈现出“忙”与“盲”的状态:孩子很忙,家长盲目。“许多父母安排孩子去培训,并不是他们觉得孩子需要加强,而是别的孩子在培训,自己的孩子不培训就生怕落后了。”徐宏春说。
重庆师范大学从事成长教育研究的唐建彬教授告诉记者,暑假安排孩子参加培训班不如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性的公益活动,毕竟孩子上了一学期的课已经很累了。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们多认识这个世界,多认识这个社会,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才是最大的帮助,也才能将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还给他们。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暑假学业负担。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开展观察性、探究性学习。要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