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本报记者董盈
日前,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相约龙博”的课堂上,小朋友们来到“俄侨文化文物展”展厅参观文物,并在参观后动手装饰“小火车”……如今,到博物馆中来上课已不是新鲜事。我省许多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开展各种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课外教育校本课程”,推出流动展览,将青少年“引进来”,同时送博物馆教育“走出去”,打破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藩篱,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如“博物馆日”等某些特殊时间节点,努力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让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常态化。
校外扩展博物馆教育精彩纷呈
“历史的记忆”“走进传承”“玩艺坊”……在省博物馆“相约龙博”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零距离”体验非遗、触摸历史、走近自然……省博物馆“玩艺坊”项目中推出亲子课程——“龙型我塑”,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面塑技艺,并用这种技艺制作一件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坐龙的面塑模型;运用衍纸艺术形式与双鱼纹铜镜上的鱼纹饰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制作出具有中国风特色的衍纸画等,兼具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活动在省博物馆几乎每周都在开展。黑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宛真表示,区别于学校课程,省博物馆的博物馆教育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对应年龄段的孩子所应该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辅助学校的课程,可以说是学校课程的扩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机构也在开展手工课等青少年科普课,但作为博物馆,结合博物馆资源是博物馆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大庆市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美术写生活动。据大庆市博物馆活动中心主任白静介绍,大庆市博物馆的美术写生活动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六次,而且将会不间断地做下去。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到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展区,参观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的化石骨架、标本、模型、图片等,在展厅中席地而坐,进行涂色、写生等创作,之后博物馆会遴选出优秀的画作在博物馆进行展览,让青少年感悟历史文化,提升审美情趣。
馆校合作把课堂搬到博物馆里
“博物馆中陈展的实物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性的感受学习,这是课本上的图片或视频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小学教师马丽敏坦言。打破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围墙”,我省一些博物馆开展各种形式的“馆校合作”。据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瑷珲历史陈列馆与瑷珲镇中心学校合作,作为该校的校外教育活动基地,馆里开展的朗读会、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已经形成定制式的常态。此外,瑷珲历史陈列馆从基本陈列中提炼出四十个瑷珲历史故事,组成“课外教育校本课程”,一期四十个课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在瑷珲镇中心学校完成了一期的课程,学生每周到陈列馆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