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停车”也来了。近来,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各自的地方停车管理条例或规定中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允许一些单位或个人将专有停车位对外开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时出租。
缺口巨大
共享停车应运而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大城市高峰时段,“开车只需十分钟,停车却花了半小时”的情况十分常见。但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的停车普查数据,北京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85万个,而夜间公共建筑闲置空余车位63万个。针对这种状况,“共享停车”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已有ETCP、有位停车等10多款与共享停车有关的APP上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政策,对共享停车的推进进行引导。目前来看已取得一定效果。据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停车场管理人员杨女士介绍,这个停车场建成于2015年,共有两层700多个车位。初期只对校内师生开放,后来尝试向社会开放共享,夜间车位甚至还可以包月出租,目前已形成常态化运营。在地下车库停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附近工作,平时就把车停在这里。一次只需十块钱,进出也挺方便。
知易行难
车位共享还要迈过三道坎
虽然“共享停车”的理念正在普及,但具体到实践上,还有不少挑战待解决。首先,协调存在较大难度。一些具备停车资源的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对向社会开放共享停车资源存在为难情绪,协调难度较大。“车位共享不像车辆共享,后者只要车主同意就可以了,而前者还需要与小区物业进行沟通,以免影响他人生活。”ETCP副总裁朱凯表示。上海的指导意见也提到,全体业主共有的住宅小区开放内部停车设施,要通过业主大会决议。
其次,信息化改造需要一定费用,对传统的停车场进行改造,将车位信息接入云端,并通过APP接触消费者。“共享停车的基础是智慧停车。”朱凯说,包括闸机、收费系统等软硬件在内,一个停车场的改造费用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何分摊这笔费用,需要各方协商。
此外,安全管理的责任也在加重。根据行业数据,在进行信息化改造并接入移动互联网平台后,一个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可以提高30%。但车流量的增加,也意味着安全管理责任的加重。记者在上海交大停车场了解到,对外开放后,停车场在入口及地库都配有充足的值班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以免产生道路堵塞或剐蹭事故。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