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卢沟桥上的501只狮子,郑福来给游客讲解时神情凝重,语气铿锵。
?“老伴老伴,老了做伴。”郑福来老人陪老伴李春生在厨房包饺子,为老伴“打下手”。
“这块奖章分量很重!”郑福来说:“只要我身体能行,活一天就要上桥义务讲一天。”
郑家祖屋在卢沟桥西头已存在了100多年。“儿孙们都住得不远。”老人说他家现在是四世同堂。
记日记写心得是郑福来几十年坚持的习惯。
▲面对卢沟桥上的501只狮子,郑福来给游客讲解时神情凝重,语气铿锵。
?“老伴老伴,老了做伴。”郑福来老人陪老伴李春生在厨房包饺子,为老伴“打下手”。
“这块奖章分量很重!”郑福来说:“只要我身体能行,活一天就要上桥义务讲一天。”
郑家祖屋在卢沟桥西头已存在了100多年。“儿孙们都住得不远。”老人说他家现在是四世同堂。
记日记写心得是郑福来几十年坚持的习惯。
“又上桥啊?今儿别去了,你不热,别人还热呢。”87岁的郑福来从衣帽架上取下白色遮阳帽时,老伴李春生知道丈夫又要去卢沟桥给游人讲解。“上午去一趟吧,这会儿人肯定多了。”郑福来边走边推开院门,扭头对老伴说:“我一个钟头就回来。”
八月初的卢沟桥上阳光炙热,热气蒸腾。郑福来老人步履稳健,向参观的游人走去。“你们从哪里来呀?”老人在一家五口的四川游人面前停下脚步,平和而亲切地说:“我给你们讲讲卢沟桥的抗战史吧,我亲身经历的。免费讲,你们随意听。”周围的游人慢慢围拢过来,越聚越多。老人的思绪把游人带到1937年7月7日那场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当年,郑福来7岁,他的家在卢沟桥西侧被日军炸毁,乡亲被日军蹂躏,他随家人南下逃难……游客们神情凝重地听老人讲解,不时有人问一些当年的历史细节,老人眯起眼,看看身后那儿一溜狮子,将几十年前看到听到的一一道来。
郑福来1951年参加工作,第二年入了党,并经过乡亲们选举,当上了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成为镇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郑福来在工作之余就常到卢沟桥上义务为人们当讲解员。退休后,郑福来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义务讲解上,几乎天天上桥,天天讲解。他还应邀到工厂、街道、学校、部队、机关演讲,分文不收,完全义务。
老人讲解时没有讲稿,但每天记日记写感想,写下对国内外大事的认识和体会,而这些都成了老人讲解时的重要素材。最令他难忘的是,有日本游客参观卢沟桥、听他讲解后向他深深地鞠躬。
今年是郑福来在卢沟桥上当义务讲解员的第66年。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人从古桥历史讲到朝代变迁,从抗战岁月讲到时代更迭,将亲身经历和真挚情感传递给中外游人。他得到了敬重和感激,许多游人参观卢沟桥后回去口口相传,让身边人来北京游览时“一定到卢沟桥上听一听一位老人的义务讲解”,后来不少外地游人真的直奔老人而来。众多中外记者也慕名前来采访郑福来老人。
2015年8月,郑福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是66年来他获得的最高荣誉。“我特别珍惜!”看着金灿灿的奖章、红彤彤的证书,老人很是激动。这些年,郑福来还多次被北京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道德模范先进个人。
下个月,北京市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届时郑福来等一批“北京榜样”的先进事迹将在主题展上感召各界观众。
本报记者 胡铁湘 摄影报道J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