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人社部3部门,决定从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传销组织。
近来,恶性传销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误入传销组织最终身亡,山东籍男子张超进入传销组织后死亡,湖南一名女大学生深陷传销最终跳河溺亡……类似恶性案件,一次次触痛公众的神经。
这次,4部门联手开展专项整治,将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重点打击那些打着“创业、就业”幌子,以“招聘”为名欺骗在校学生参与传销、限制学生人身自由的传销组织。有关部门重拳出击,值得期待。
然而,纵观这些年的整治过程,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这就是铲除传销须先铲除“地方保护”。所谓“地方保护”,当然不是说有哪个地方胆敢公开保护传销,而是指对本地区存在的传销行为“装聋作哑”“眼开眼闭”。
为什么传销有易发、多发区域,为什么一说传销重灾区有些地方就榜上有名,为什么本是过街老鼠的传销窝点,竟然能成群结队在某些地方的“眼皮底下”活动?这恐怕与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地方保护”无不关联。
一些地方之所以对传销采取容忍默许的态度,无非是看中了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传销组织会带来大量的人流、资金流,可以延伸出包括旅游、购房、购物、餐饮等在内的灰色产业链,会给当地带来畸形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严厉打击传销这一“经济邪教”“经济毒瘤”,首先纠正畸形的政绩观,从根本上铲除传销生成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