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在社区书屋里。
行动者:郝佳宝大一学生
社区:杏花岭区坝陵北街社区
8月10日起,坝陵北街社区在社区书屋办起了暑期托管班,专门“收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每天上午开放两个小时。
15日上午9时30分,托管班已经来了10位小学生,有的写作业,有的看课外书,个个安静、专注。当天值班的是大学生志愿者郝佳宝,她在西南林业大学读书,暑假回来听说招暑期托管班志愿者,立即报了名。上岗后,她发现这个工作远不止看管小孩那么简单,还需要有耐心、有亲和力。每次来的孩子不固定,有的爱学习,有的贪玩,有的安静,有的闹腾,她得把秩序维持好。没事的时候,郝佳宝就在书架上找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看看。
坝陵北街社区的牛巧青主任说,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放了假,家长顾不上管,孩子们要不没完没了地在家看电视、玩电脑,要不骑上自行车在马路上乱晃,吵吵闹闹,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所以,社区就办起了托管班,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到职工书屋待着,收收心。说着,牛巧青举了个例子,辖区有家卖老豆腐的,家里有两个十来岁的女儿,一放假,这俩姑娘就在马路上玩,特别危险,自从来了托管班,安全多了。
“那个男孩特别爱学习,但苦于家里没那么多书,他只好去超市蹭着看。”牛巧青指着看郑渊洁童话的男孩说。男孩叫王永健,父母开了个水果店,她每次去买水果,大人就跟她说孩子待在超市看书不回来,“我把书屋里的书拿了一本送到他家,他爱不释手,知道有暑期托管班后,他就来了,刚开始不好意思,这几天习惯了,每天早早就来了。”
说完,牛巧青拿出一份名单,上面是她摸底回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单:权家乐,女,10岁,父亲卖早点;李凤卿,女,10岁,父亲意外身故,母亲打零工,暑假无人照料;康晨阳,男,8岁,父亲患心脏病刚做手术,母亲打零工,由爷爷奶奶照看……“辖区这样的孩子很多,有了暑期托管班帮忙看管,家长们就放心了。”牛巧青说,坝陵桥小学的老师们也会过来帮忙,指导孩子读书,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王丽娟老师特别认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志愿服务,孩子捣蛋,她就一脸严肃地说,‘别说话,我现在是老师。’这一幕让我十分感动。”
记者离开时,看到一位老人拄着双拐在社区外面徘徊。见到牛巧青,这位老人热情地打招呼,“孩子被我们老两口惯坏了,在家无法无天,社区办了这个托管班,我们省心多了。”
本报记者 田小丽 通讯员 甄珍
行动者感言
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一点关爱,这是全社会的呼唤,但做暑期托管班志愿者之前,我对这个倡议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真正接触到这些别人眼里的 “熊孩子”,我才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纯真可爱,求知欲那么强烈。
学校要求我们假期做三件好人好事,回家前,我和同学们打扫了学校操场;来这里当暑期托管班老师是第二件;最后一件好事我计划去献血。现在看来,学校希望我们利用假期,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来这里读书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比城市的孩子更需要关爱,而最好的关爱,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暑期托管班的建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阅读的场所,也给了我们这些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