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众多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以感悟文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里,见到了诸多参观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其中个别不文明行为甚至影响了博物馆的正常秩序。
8月6日,星期天,上午9时30分许,记者赶到甘肃省博物馆时,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记者来到发放免费参观券的地方,出示身份证领取参观券后,经过安检进入展厅。
资料显示,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有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共计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1件(组),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参观者。进入一层大厅,除了普通话之外,各种方言钻入记者耳朵。
记者先来到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这里展出的是甘肃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恐龙化石。
记者看到,展厅里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其中多数是孩子,小一点的有四五岁,大一点的差不多跟大人一般高。
总体上看,大部分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时能够小声给孩子讲解展台前的古生物化石,但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
在地层展示位置,1名中年男士带着自己六七岁的孩子看化石,由于孩子不够高,这名男士就让孩子蹬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观看。
在一具剑龙骨骼化石展位前,孩子们兴奋地大喊大叫“恐龙”“剑龙”,手舞足蹈,还有1名八九岁样子的男孩伸长了手想去触摸。而在展位前,明确写着“请勿触摸”。旁边的家长并未有任何制止的意思。
在古蟑螂化石展位前,多名家长和孩子先后趴在玻璃展台上观察,旁边的工作人员只好多次上前劝阻“请您不要按压展柜”。
随后,记者走进位于二楼正中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展厅入口处,左边是一幅东西方贸易交流三维立体电子展示图,图示上,东方的瓷器、茶叶、生姜等图标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西方的胡椒、葡萄、胡桃等图标则是一路向东,七八米宽的展示图前围满了参观者。
此时,1名中等身材、穿着志愿者马甲的男士正站在展示图前给大家讲解胡桃的传播过程及相关考古发现。一部分参观者呈不规则扇形围着他听讲解,其他参观者三三两两边观察展示图边聊天,还有两名家长则在给1名七八岁的孩子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