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虚假诉讼办案组勘验现场。
张衍路摄
“我们在矿上等了一天一夜,他才上来。看见我们,这个40多岁的汉子当即嚎啕大哭……”8月1日上午,回忆起两年前远赴陕西榆林寻找刘大敏虚假诉讼案证人马某的过程,重庆市铜梁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涛一边感慨取证难,一边对最终的监督效果表示欣慰。
刘大敏案是重庆市检察机关2015年开展查办民事行政虚假诉讼专项活动后办理的第一案。截至目前,该市检察机关共监督虚假诉讼案件228件,已得到法院纠正138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6人次,有3人获刑。
近年来,不少虚假诉讼披着“合法外衣”大行其道,影响恶劣。身处大西南、刚刚度过了直辖20岁生日的重庆市检察机关,在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到底使出了哪些“打假”大招让虚假诉讼无处遁形?
上下联动形成打击合力
坚决向虚假诉讼说“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刑法修正案(九)则将虚假诉讼正式入罪。
2015年7月,按照最高检统一部署,重庆市检察机关决定开展查办民事行政虚假诉讼专项活动。“事前我们就下足了功夫,确保有方案有部署有创新,并统一了思想——虚假诉讼不同于一般案件,不是我们想查就能查好,尤其是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不能单打独斗,要依靠上下联动一体化办案。”重庆市检察院民行处处长王勇说,一体化办案主要在于上级院在关键时刻迅速介入,解惑破题,打开局面;将指导工作做细落实,避免空对空、面上跑;在必要时抽派力量参与案件办理,上下一体突破案件。
以刘大敏案为例。铜梁区检察院2015年初接到铨隆公司反映称,某企业老板刘大敏与24名工人的25起劳资纠纷有猫腻。经初查,该院发现案件材料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于是一边查阅卷宗、查询银行,一边向上级院汇报。重庆市检察院及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下称“一分院”)都立即派人到铜梁,听取初查摸排情况。大家分析后一致认为刘大敏与其前妻李雪梅涉嫌伪造劳资纠纷,以套取其已被铨隆公司申请冻结的政府关闭煤矿补偿款。很快,三级院民行部门及铜梁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控申部门联合成立了4个调查组,先后赴重庆永川、陕西汉中等地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