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8月13日武汉消息(记者凌姝 通讯员李成群)“监利面点已创造出30多个大品牌,全县外出从事包子行业7万多人,年纯收入达65亿元!”8月12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第九届发酵面食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面点师之乡”——湖北监利县毛市镇刘俊军兴奋地介绍。
依靠政府协会 从各自为阵到规范化运营
监利自古是面点师劳务大县,改革开放后,当地村民凭借面点手艺纷纷外出谋生,或打工,或开夫妻店,经过20多年的传帮带,监利包子技师遍布大江南北。
面点师傅劳务输出创造可观收入,但不足的是,产业尚处于基础层次,个体分散经营、作坊式加工仍占多数,至2009年,监利尚无一家叫得响的面点品牌。而同样是面点师大县的安徽怀宁,当地面点师傅已创出上海巴比、老台门等知名品牌,这种不小的差距让监利人不服。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当即成立县面点师协会,并通过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的指导,逐年开展一系列提档次、促规范、创品牌的措施。
2009年8月,由当地政府申报,中国粮油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审批,授予监利县毛市镇“中国面点师之乡”称号,在全国三万多乡镇里获得此殊荣的全国仅四个。
2014年,毛市镇通过复评,再度被评为“中国面点师之乡”。
自2005年起,在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的支持下,当地政府连续十三年举办了返乡面点师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同时还开展送面点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下乡活动,累计培训达两万余人次。
同时,县面点师协会与政府携手,建立面点师联系档案,启动跟踪服务机制,传输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为面点产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规模化工厂式加工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合作共赢的局面。
输入技术 从体能性到技术性的嬗变
监利7万多名包子技师和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身影——安琪酵母。
当地政府和面点师协会十分高明,要提振产业自然需要好的技术,安琪酵母无疑是最合适的伙伴;而安琪酵母呢?其新技术也需要通过面点师来发扬光大,双方都得利。
“从第一届培训会开始,公司就积极组织安排。”安琪中华面食产品部副部长曹健介绍,13年前,监利县面点师傅们沿用传统工艺,劳动强度大、工艺繁琐、品种单一、口感不佳,也不符合现代卫生标准。为此,2000年至今,安琪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技术研发费用,与台湾、日本等地设备厂商合作,不断简化包子制作工艺,让面发酵更科学,用酵母抽取物制成调味品,改进包子口感。同时,推出发糕、麻球等新产品、新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