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市举行“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本报讯 (记者 顾晓娟 实习生 吴亚静)10日,我市发布《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通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将全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计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经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提高72.9%,病死率降低40.5%。
目前,全市艾滋病流行形势总体来看,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维持较高水平,青年学生和中老年人群感染人数增加较快,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
如何做好艾滋病防治?《计划》指出,要从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全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通过一系列防治措施,使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同时,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其次,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