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 田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高庆忠
“冬季取暖,电代煤进展怎么会不好推动?”8月11日下午,在聊城市环保局,采访污染防治科科长刘强时,他的电话不时响起。
“就在前天,我跟市领导去临清,见在玉米地里,有一处蓝顶钢架结构的厂房,地上不少铁沫子。里面的设备、产品已经清理干净了,就是厂房还没拆。市领导当即要求,凡是拆除取缔类的‘散乱污’企业,必须在‘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产品)的基础上,将厂房拆除到位,土地进行绿化覆盖,不留任何生产痕迹。凡是整改类的‘散乱污’企业,未取得环评手续的,必须全部无条件停产,待达到环保标准、补办环评手续后方可恢复生产。凡是环保设施不健全的,必须立即完善治污设施,立即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刘强说。
在刘强看来,从去年到现在,聊城防治大气污染中突出的变化是,由环保部门的单兵作战到各部门的“兵团式”联动出击。刘强的同事柴洪峰也说,“以往的环保行动中,我们单兵作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大气污染是区域联防的事,不是一个地方关停企业或车辆限号能彻底解决的。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区域治理形成合力。”
对于一线环保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聊城市积极回应。今年3月,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5个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线,市长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几位副市长分别担任专项工作线主任。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考核督查指挥部,指挥部由6个督查小组组成,组成人员来自公安、环保、工商、住建、经信委等多部门。
“大型企业环保工作做的相对较好,符合环保标准,像一些混凝土搅拌站、料场等都能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但是对于那些数量大、位置偏远的‘散小乱污’企业,执法人员有时难以摸清楚状况。我们联合多部门,查看这些企业的手续是否齐全,土地、工商、环评等各个部门都进行核实,摸清了‘散乱污’企业的底数。”刘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