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为拳击正名
很多时候,你的重量有多少,看看对手就知道。对手强才会让我更强。我渴望在和坤比七之战中,实现12回合的超越。
第一回合,我们在试探中互摸对方的底,没有实质性进攻。
第二回合,坤比七的红色拳套在我眼前迅速闪动,呼啸而来,我挥舞着蓝色拳套快速躲闪,趁机反攻,顺势一记重拳,坤比七倒地!
“One, two, three !”裁判在倒计时,敲击出我胜利的鼓点,
“seven, eight !”第八秒,坤比七示意继续比赛。
我再次上台,拳头你来我往几次下来,我又一次将坤比七击倒。裁判再一次倒计时。我转到一旁的角落里,一个回合,两次击倒眼前这个从无败绩的对手,心中狂喜。拳击手疯狂的血液混合着台下观众的叫好声,在我身体里沸腾。
两次击倒过后,对手气势仍在。他是我几场比赛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
第三回合,我没有听从教练“速战速决,KO对手取胜”的建议。一上场,我没有更加主动地进攻,而是展开了和对手的周旋。
我当然也想赢,对手越强越能激发我强烈的求胜心。但,我想按自己的心意赢——挑战自我,打满12回合,凭点数取胜。
这可能会让我面临体力不支的风险,不过对我来说,风险越大,赢得越过瘾。有些野性的、疯狂的念头,一旦在脑海里闪现,就会落地扎根,没人能够撼动。我决意,不顾教练建议,打满12回合。
拳台上,我挥舞着拳头把坤比七逼到绳圈旁,招架不住我一连串的进攻,坤比七一度背对着我倒在绳圈上。这是进攻的大好机会,这个时候从后面趁势出击,打出狂风暴雨般的拳头,拼命把对手再次击倒。灭灭对手的士气,得到裁判的分数,收获满堂的欢呼。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无论哪个拳击手,遇到这种赛况似乎都没理由不从后面出击。
但是,我,邹市明,并没有这样,我要借此机会为拳击正名。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东方信奉几千年的处世哲学。似乎大对特对,实际背后的潜台词却是一种近乎无耻的道德压制——“你打我啊,打我你就不是君子。”这句话成了我们的免打金牌,我们也就自然选择性地屏蔽其中道德绑架的意味。在“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暴力逻辑下,拳击这样动手不动口的运动,自然不是君子的运动。
我,要在拳台上告诉全世界——谁说动口不动手的才是真君子?拳台,是勇士的拳台,也是君子的拳台。我要用拳头告诉世人什么是动手的真君子—— 即使于我有利,即使在规则之内,也不屑于背后袭击。拳台上的君子之战,光明磊落,要打就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干!
七个回合过去了。我全身肌肉在紧张着,兴奋着,享受着这次和最强对手的角斗。场面上,我明显占据优势。
邹市明著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