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省西安市的一期电视问政节目引起广泛关注。在节目中,西安市旅游局被放在聚光灯下,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挑刺”,行业发展短板和行政管理短板被集中曝光,现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不满意率高达74.85%。强大舆论压力之下,西安市旅游局连夜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研究整改方案,制定具体措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问政节目问出了真问题,产生了真压力,有关部门即知即改、马上就办,体现了对待民意和监督的负责任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个问题也不能忽视,为什么“连夜整改”这样的雷厉风行,要在电视问政曝光之后才发生?
实际上,诸如“低价游”实为“进店游”、误导游客多次购票、黑导游拉客、商贩销售假门票、景区私搭乱建等乱象,由来已久,群众的反映早已有之,为什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平时的监管责任体现在哪里?如果从一开始就突出问题导向,大力破解行业顽疾,问题又何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群众的不满意率,又何至于那么高?
平时做足功课,就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这个教训,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人们发现,在不少地方都出现过节目上工作不合格被批、相关部门连夜整改的“剧情”。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些部门最在乎的并不是现实问题、群众意见,而是节目曝光带来的各种压力。这种做法多了,也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群众照样不会买账。
有的部门和干部平时惯做太平官,对不良问题睁只眼闭只眼,一旦上了电视,就拿出十二分的“重视”,摆出一副要大干特干的架势。这样的套路,瞒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只要不解决真问题、不干出真成效,群众的满意率就会上不去,曝光的镜头还会无情地将其“家丑”外扬。
在西安市旅游局的整改措施中,除了具体曝光个案的处理,也有加强相关机制建设、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好不作为等问题的安排,人们期待能够见到真成效,治标又治本。只是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要牢记,工作的好与坏,不在一朝一夕,而在时时刻刻。只有把平时的工作做好了,责任尽到了,才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在各种问政中交出合格的答卷。(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