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斌
2013年9月15日、12月8日,四川达州渠县、自泸高速公路相继发生因货车超限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28条生命瞬间湮没在车轮下。
截至目前,四川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200余公里,居全国第五。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千古绝唱时,超限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却成为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
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刘玉顺在近日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说,面对“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庄严承诺,四川将2014年定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建立完善“严管”“惠民”“问责”为主的长效“治超”机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构建“不能超”防护墙
2013年12月8日下午4时许,四川自泸高速仁寿段,一辆货车突然失控,在连续冲撞18辆车、向前推行200多米后才停下,造成8死26伤。经调查,肇事货车核载26吨,实载73吨,严重超载。
改拼装车一直是“超限超载”的根源之一。“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四川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五项打击改拼装车专项整治行动,使越来越多的“怪胎车”无法上路。至今已查处非法生产销售改装拼装车辆4550辆、违法企业246个。
为响应“治超”,四川峨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投资700多万元,在出货口安装了11台计重设备。“我们不会多放一点水泥在车里,放多了会受到处罚。”装车工说。
针对相关法律对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统一这一问题,四川把货车上高速的执法标准统一到“公路法”的具体规定上,实现“一把尺量到底”。
四川还把入口计重作为“治超”工作的核心举措,各路营公司共投入2.55亿元,在全省93%的高速路站口建成高智能“动态不停车计重检测系统”,没有超载的车辆正常行驶,一旦有超载车辆,语音和电子信息同步提示,工作人员对超限车辆进行劝返。
源头治理、统一标准、入口计重三管齐下,构建“不能超”的防护墙,“不能超”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全天候管控“不敢超”
在入口计重把好入口关的同时,四川执法部门加强了路面及服务区的管控。民警值勤时发现有超限车辆的,立即引入就近的卸货点进行卸货,消除安全隐患。
以前不少货车司机认为白天管得严,晚上尤其是凌晨1点到4点管得松,可以钻孔子。
为此,四川成立由公安、交通、路营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在高速路实施24小时全路段“联勤联动”的严格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