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大萧条,却陷入大萎靡”,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2014年作出的判断。得益于全球政策制定者的联合行动,世界经济成功避免陷入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困局,但全球经济复苏长期疲软无力却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常态。
全球经济复苏或迎来拐点时刻
无论是施蒂格利茨所说的“大萎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所说的“新平庸”,还是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所说的“长期停滞”,描述的都是同一种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现象,即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乏力。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图表,十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呈现两大阶段:首先是2007年至2010年呈现“V”型,在2009年触底后,全球经济一度实现强力反弹;但2010年至今则呈现出“L”型疲软走势,复苏力度在2011年和2012年逐级降低,2016年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
不过,次贷危机爆发十年之后,全球经济在今年迎来了走出疲弱复苏的曙光。“春天到了,全球经济的春天也来了”,这是拉加德在今年IMF与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的开场白。按照IMF最新数据,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达3.5%和3.6%。
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数据也颇令人振奋。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2.4%,远高于去年的1.3%,预计明年增速将进一步提升。在投资领域,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而去年则下滑2%。
多引擎助推世界经济增长
“这一次所有的增长引擎首次同时发动。”前印度央行行长、芝加哥大学教授拉詹注意到,从亚洲、欧洲到美洲,全球经济引擎正同时运转。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经济复苏更多依赖中国和美国。
在IMF的最新经济预测报告中,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均获调升。
随着法国、荷兰等主要欧元区成员国大选落幕,民粹主义退潮,欧洲经济面临的政治风险在今年显著下降。在2013年走出二次衰退之后,欧洲经济终于在今年开始发力。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同比增幅升至2.1%和2.2%。
沉寂多年的日本经济今年也显示出向好势头,一季度经济实现连续第五个季度扩张。分析人士预计,日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的经济增速或将大幅升至2.5%以上。